当前位置:笔趣阁>武侠修真>千金谋势> 第六十二章 教育理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教育理念(2 / 3)

一百多年以前,第一任尹国公随着高祖打江山,战功赫赫。高祖登基后,不仅赏赐他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位,还送了他一张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是铁质铸成,形状如瓦,高一尺,宽三尺,上面用黄金填字,记录着尹国公的爵衔,官职和功绩。

尤为重要的是,上面还刻着皇帝对第一任尹国公的承诺: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也就是说这张丹书铁券可以免第一任尹国公九次死罪,免他的子孙后代三次死罪。

但有一种死罪是不可饶恕的,便是谋逆大罪。

显然,尹国公犯的不是谋逆大罪,他在这张丹书铁券的免死范围内。

尹驸马与尹国公是堂兄弟,因着尹驸马娶了康宁公主,提升了他们这一房在族中的地位和声望,所以爵位虽然是尹国公继承,丹书铁券却是由尹驸马这一房保管。

虽然丹书铁券在尹驸马手里,但怎么用不是他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理论上来说,只要是第一任尹国公的后代,都有权利用这块丹书铁券保命。

所以康宁公主这些日子积极地四处活动,说服尹家的各房各支同意她用这块丹书铁券保尹国公和尹国公世子的性命。

李复书与赵学尔道:“难怪当初尹国公不肯把康宁公主供出来,我还当他是条硬汉,原来是康宁公主早就给他许诺了好处。只是自从尹国公被押解进京都以后,为了防止他和康宁公主串供,我早就命人在他的牢房外严防死守,康宁公主究竟是怎么和他传递消息的呢?”

看来他对康宁公主的了解,还是不够啊。

赵学尔没有注意李复书说什么,她在想另外一件事情。

“就因为一张小小的丹书铁券,尹国公之前所犯的滔天罪行竟然就这样被一笔勾销了。可那些被他害死的平民百姓却再也活不过来了。”

她不由得深思,祖先立下功劳,不但能传给后代子孙世袭罔替的爵位,和一辈子也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竟然还能在一百多年后仍然保护犯下滔天罪行的不肖子孙免于死罪,实在匪夷所思。

可这样的事情,却又真真实实地发生了。

李复书虽然也为无辜枉死的人惋惜,却也无可奈:“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高祖赐第一任尹国公丹书铁券,只要他的子孙后代不犯谋逆大罪,便可以免三次死罪。”

赵学尔心中不满:“世袭罔替的爵位非有大功之人不能给。高祖给第一任尹国公世袭罔替的爵位,是希望他的子孙能够像他辅佐自己一样,辅佐后世的皇帝治理国家,福泽百姓。所以不仅给了他爵位,还赐了丹书铁券以庇佑他以及他的子孙。”

“可像尹国公这样罪大恶极的人,于国家无半点功绩,却一边享受百姓的供奉,一边践踏百姓的性命。庇佑这样的人,难道是高祖的初衷?”

无论赵学尔如何不愿意,尹国公终究是大摇大摆地从牢里出来了。

甚至拿回了他的爵位,虽然从国公降为了县公。

但可想而知,他今后仍然会过着百姓们永远都过不上的富裕生活。

等大家渐渐忘记了这件事情,他便又可以出来兴风作浪。

赵学尔在想,要怎么样才能避免尹国公这样的人继承爵位呢?

或许只有进行爵位继承制度改革才能做得到。

只不过她连说服李复书更改受封爵位者征收租调方式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若是她现在再提出爵位制度改革,恐怕就更加难以实现了。

这件事情,还要细细地筹谋才行。

太子府中的管事们每日到亦乐院议事已经有好一段时日了。

只是赵学尔看着他们呈上来的陈条,还是不满意。

“你们是太子府的管事,是我的左膀右臂,你们的主要职责是使每个人各称其职,对下要刑赏无私,对上要能犯颜正谏。而不是每事必报,用采买了多少鸡蛋、线头这样的事情来烦扰我。”

六位管事面露愧色。

他们不是故意要用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来烦扰赵学尔。

只是他们原本就各自管理着各司的事务,尤其对主子们的事情要上心,任何细枝末节都要考虑周全,唯恐呈上来的东西被主子们挑出刺来。

虽然他们也明白赵学尔是在提拔他们,只是他们习惯了打理各司的细务,还没能从执行者的身份转变为决策者。

这才总是出现像流水账一样的陈条,不能令赵学尔满意。

管事们走后,赵学尔按了按额角。

最近既要关注前朝朝政,想办法应对康宁公主,又要打理太子府庶务,实在有些疲累。

不为见状,心疼道:“这些人真是笨,太子妃都教了这么久,他们还是学不会,把太子妃都累坏了。”

如鱼走上前来为赵学尔按摩,安慰她道:“太子妃也不用心急,他们都是各司的管事,能坐上这个位子的人,都不是笨人。不过是因为时日还短,他们还没有适应太子妃的做事方法,等时间久了,他们自然就能够为太子妃分担府中的事情了。”

赵学尔点了点头,心想如鱼说得有理,有些事情确实急不得,只能慢慢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