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迟疑思索了一下,徐光启心中便已经想到了两个合适的人选,旋即躬身对朱由检说道:“禀皇上,推广种植红薯一事,需得部司gāo • guān,加御史衔,一如总督巡抚例,方能为之。”
说着,徐光启偷眼瞧了朱由检一眼,见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才又接着说道:“原工部侍郎、河道总督南思受,兵部侍郎、佥都御史李孟暗,才华卓著,皆是可备之选。”
朱由检微微点头,在嘴里低声呢喃了一句:“工部侍郎、河道总督南思受,兵部侍郎、佥都御史李孟暗。”
呢喃了一句后,朱由检这才又说道:“朕记下了。”说着,停顿了一下,朱由检又说道:“学士,后金鞑子,为患辽东,战火绵延至今,未有停时。学士可有御辽之策?”
听了朱由检的话,徐光启不由得又微微愣了一下,沉吟了片刻,才又说道:“皇上,臣赋闲在家,又非前线将帅,辽东战事,臣实不敢擅言,以误军机。”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徐光启却又说道:“然则,臣以为,战之胜败,在于兵、甲,将不贪生,兵不畏死,坚甲利器,则战无不胜矣。”
听了徐光启的话,朱由检不由得也微微点了点头。
在另外一个位面时空中的时候,朱由检就已经知道,徐光启属于那种全能型的人才,不仅在天文、算数、地理、农政等方面,着非凡的见地,在军事上,同样有着卓越超长的眼光。
甚至于,明朝末年的红衣大炮,有一大半,都是在徐光启的监督之下,铸造完成的。
现在听了徐光启的话,朱由检更坚信了这一点:徐光启,真的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区区礼部侍郎,或者是内阁辅臣,甚至是次辅、首辅,都不足以安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