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最公平的方法,其实是在唱票的时候,再选上一两个人,或者几方势力,全都派出代表来,共同监督唱票,这样其实是最公平的了。
只不过,那样的话,能不能保证得到朱由检想要的结果,就是朱由检也没法掌控的了!
等小顺子准备好之后,朱由检这才伸手,从一旁的小太监手上托着的托盘里,胡乱的抓动了几下,将折纸抓乱后,再从中抓起一张折纸,展了开来,瞧了一眼折纸上的名字,旋即念道:“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温体仁。”
停顿了一下,朱由检又接着念道:“吏部侍郎何如宠。”
念完后,朱由检转手将折纸放到了另外一边,一个小太监手上捧着的托盘里,然后才又拿起了一张折纸,打了开来,念道:“少詹事,翰林院修撰刘鸿训,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钱象坤。”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朱由检又念道:“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吴宗达。”
念了两个人写的举荐名单,一个举荐了两个人,一个举荐了三个人,拢共五个人,就有三个身上挂着礼部侍郎的官衔,嗯,虽然这些官衔都属于加衔,并没有多少实权,甚至也根本不在礼部或者吏部办公。
但是,从这些被推荐的人员名单上来看,礼部侍郎,还真的是直通内阁的快车道,终南捷径呢!
微微愣了一下之后,朱由检这才又拿起一份折纸,打了开来,瞧了一眼,微微愣了一下,旋即念道:“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徐光启。”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后,朱由检才又接着念道:“礼部侍郎,少詹事,南京翰林院掌事周延儒!”
好吧,两个举荐人,竟然又是两个礼部侍郎!朱由检真的已经有点怀疑了,大明朝堂上,到底有多少人挂着礼部侍郎的官衔啊?
仅仅从这一点上,也就可以看出,大明朝的官制,是有多么的混乱!嗯,等自己改革实行新政之时,也一定要将这大明朝的官制,一并给清理整改过来!
那些乱七八糟的加衔,最好能够全部取缔,保留一个本官,也就是了,这样也能更好的各司其职!
在心底微微感慨了几句后,朱由检这才又放下了那张折纸,重新拿起另外一张折纸,打了开来,瞧了一眼,然后继续念道:“少詹事,翰林院修撰,刘鸿训,吏部侍郎,何如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