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施凤来的奏章,便在参加御前朝议的文武大臣之中过了一遍,最后才又被王承恩收了回来,重新递到了朱由检的御案上。
朱由检伸手轻轻地拍着施凤来的奏章,环视了众人一眼,问道:“诸位爱卿以为,施阁老所言,可行否?”
之前,陈于廷和钱谦益的联名奏章,只不过是请重新兴建东林书院,并且还想要更进一步,将东林书院在天下各个州府县道设立分院。
陈于廷和钱谦益的联名奏章,不过是站在东林书院,或者说,根本就是站在东林党,或者江浙学子的立场上上书的,出发点还在于东林党人的利益。
内阁辅臣和满朝文武,之所以会一致赞同陈于廷和钱谦益的奏章,出发点却是为了天下的莘莘学子着想,就跟施凤来之前所说的一样,想要让天下的读书人,能够多一个读书求学的好去处!
而现在,施凤来的奏章条陈上,却是请求朱由检下旨,敕建天下知名的书院学舍,在县学府学等官学之外,再利用其它书院学舍,大肆招收学子入学,从而掀起一股兴学办学的热潮!
嗯,施凤来的奏章,可以说是站在全天下读书人的立场上,光是出发点,就已经远远的超过了陈于廷和钱谦益,就算是陈于廷和钱谦益现在在场,恐怕也绝对说不出半点反对的意见来!
听了朱由检的话后,整个乾清宫中都沉默了好一会儿,随后,还是内阁辅臣徐光启,最先站了出来,躬身朝朱由检行礼说道:“施阁老所呈之事,实乃利国利民之举,臣请陛下,奏准施行。”
有了徐光启带头,内阁次辅李国也急忙出班,躬身行礼说道:“臣亦赞同施阁老所奏之事,恳请陛下颁旨,于天下各处,重修或新建书院学舍!”
“臣亦附议!”
“臣附议!”
几乎没有任何的意外,很快,参加朝议的所有文武大臣,便全都投下了赞成票。
朱由检满意地瞥了众人一眼,微微颔首,旋即说道:“既然诸卿都认为可行,那朕便准奏了!”说着,朱由检又转头对一旁的翰林院录事杨观说道:“杨爱卿,拟旨!”说着,还将御案上的奏章条陈,递给了杨观。
杨观急忙上前,躬身接过奏章,应道:“是。”后退了两步,跪坐在一旁,开始看着施凤来的奏章条陈,拟起旨来。
朱由检却又环视了众人一眼,说道:“诸位爱卿,两日后,便是礼部会试之日,会试诸事,礼部可准备好了?”
“回陛下,会试诸事,皆已准备妥当,知贡举、同知贡举以及考试官,同考试官等人,皆已住进礼部贡院,贡院也已经封院戒严,只等开考之日,诸生入院应试了。”礼部左侍郎陈演,躬身说道。
礼部尚书已经以知贡举的身份,入礼部贡院,准备两天后的礼部试去了,现在礼部的事务,就全落在了礼部左侍郎陈演的身上。
嗯,在京的礼部侍郎中,除了入阁的辅臣兼任的礼部侍郎、尚书衔外,真正掌握礼部实务的侍郎,除了陈演这个左侍郎外,就是钱谦益这个礼部右侍郎了。
只不过,能够参加御前朝议的,最低也是六部左侍郎,钱谦益还差着半级,自然不够资格参加了。
嗯,就算钱谦益真的有资格参加御前朝议了,恐怕朱由检看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也会想法子将他剔除在外吧?对于钱谦益,朱由检是发自内心的不喜欢,甚至可以说是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