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朱由检的话,杨观不由得又微微愣了一下,兵部尚书孙承宗,早在天启年间便已经入阁,后来罢官去职,赋闲在家,朱由检继位之后,便下旨起复,但却一直没有奉诏。
直到崇祯元年的时候,孙承宗才奉诏入京。重新起复后,按孙承宗的资历,便是做内阁首辅,也是绰绰有余的,只是,从大明朝立国到现在,就还没有出现过二次入阁的阁臣,这也几乎已经形成了默认的惯例,孙承宗起复后,也似乎并没有打破这种惯例。
可没想到现在,朱由检一道敕书下来,没有廷推,也没有众议,甚至都没问过孙承宗本人的意见,就直接拜孙承宗为内阁建极殿大学士了。
而建极殿大学士,那可是内阁四殿二阁之中,仅次于中极殿大学士的排名第二的大学士!也就是说,孙承宗重新入阁,竟然直接就是内阁次辅的身份!
以孙承宗的资历和威望,做内阁次辅,甚至是内阁首辅也没什么不妥的,关键是孙承宗是被罢官后又重新起复的啊,重新入阁还直接越过内阁之中绝大多数人,成为内阁次辅,这,其他那些内阁成员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孙承宗的出现,成为了他们晋升的绊脚石呢?
不过,孙承宗重新入阁之后,内阁总数也就变成了十二个,文官七个武官五个,而且有孙承宗这个重臣在内阁之中坐镇,武官想要分庭抗礼,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吧?
在瞬息之间,杨观脑子里便已经转过了无数个念头,旋即回过神来,急忙躬身应道:“是,皇上。”后退了两步,走到了一旁的书案边,跪坐了下去,开始提笔拟写起诏书来。
两份敕封入阁的诏书,很快便写好了,杨观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改了改错字后,这才拿着诏书,重新走到了朱由检跟前,躬身将草诏递了过去。
朱由检接过两份草诏,摆在御案上,瞧了一份草诏,又将另外一份草诏从头到尾瞧了一遍,然后说道:“行,就这样吧,誊抄一遍,拿来给朕用印。”
“是,皇上。”杨观躬身应道,后退了两步,重新走回书案边,提笔将两份草诏全都在专门的圣旨卷轴帛布上誊抄了一遍,然后才又递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拿起两份草诏,再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这才拿起御案上的玉玺,在诏书最后面,盖了下去。
随后,朱由检才又将其中一份诏书,递给王承恩,说道:“承恩,宣诏吧。”
“是,皇上。”王承恩躬身应道,接过诏书,展开瞧了一眼,转身上前了一步,朗声说道:“平辽总兵官刘兴祚,接旨!~”
“臣,刘兴祚接旨。”刘兴祚急忙跪倒在地,磕头说道。从刚才听到朱由检要敕封自己东阁武学士,入阁参赞军机开始,刘兴祚就一直听得迷迷糊糊的,有些疑惑不解。
感觉这东阁武学士吧,应该不是很高的样子,但那‘入阁参赞军机’六个字一出,却又顿时变得十分的高大上起来。
入阁啊,那可是大明朝的文官最耀眼的时候,可问题是,自己不是文官啊?
就在刘兴祚胡思乱想的时候,王承恩已经抑扬顿挫的宣读完了诏书,旋即说道:“刘学士,还不快快领旨谢恩!”
刘兴祚猛地回过神来,急忙又磕头说道:“臣刘兴祚,领旨谢恩,谢主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