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1章 答卷(2 / 3)

很快,宋应星便将最后的策论写好,又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后,这才放下了笔。

这一片策论,从立题到作答,从头到尾,几乎都在批判独尊儒术,甚至还借用了蓬头稚子启蒙用的《古今贤文》中的名言典故。

《古今贤文》,那是写给小孩子启蒙用的,跟《三字经》和《百家姓》的定位是一样的,都是给小孩子读书启蒙用的。可以说,天下间的读书人,就没有没读过这三本书。

可是,就连《古今贤文》中都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道理,天下间那些饱读诗书的鸿学巨儒,却偏偏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不,不是他们不懂的这些道理,只是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之后,大家已经习惯了以儒家位尊,皇家也都推崇儒家之学,科举取士,考的也全都是四书五经,儒家学典!

这样一来,大家自然而然的,便全都有选择性的读书,慢慢的,也就形成了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而唐宋以继,直至皇明,一直以来,都是儒家独尊。若不是之前跟朱由检接触过两次,知道朱由检的性子和兴趣爱好,宋应星说不定就算看到这样的题目,也绝对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写出这样的一片论文来呢!

至于现在,文章是写出来了,可是,这篇文章递上去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宋应星也不知道!

或许,这篇文章会深得大明皇帝朱由检的心意,被他拨擢为一甲状元,又或者,会被打为另类,归为末等,落得最后一名,甚至惹得天怒人怨,激怒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被天下的士子口诛笔伐,最后落得身败名裂,也为未可知呢!

总之,这篇文章递上去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还真是不好说呢!

宋应星文思敏捷,写完这篇文章,也没用去多少时间,距离殿试结束,也还早着呢。嗯,就算要再写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时间上也完全来得及。

但是,考虑再三之后,宋应星最后还是决定,就将这篇文章,原封不动的递上去,至于递上去的后果,不论好坏,他都愿意承担,哪怕因此而被黜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大不了,自己再去陕西,去横渠镇,去看看朝廷刚刚下旨敕建的横渠书院!若是能为重建横渠书院尽一份力,能为横渠先生的关学,出一份心力,宋应星也就知足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