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9章 陛见(1 / 1)

“臣冯德全,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冯德全是来陛辞,上任广西巡抚的,朱由检自然不可能像对待陈启高一样,来个下马威,敲打敲打什么的。

几乎就在冯德全刚刚行礼完毕,朱由检便抬手说道:“爱卿平身,来人,赐座。”

“谢陛下。”冯德全再次行礼说道,然后才从地上爬了起来。刚刚站起身来,一旁便有人搬过来了一把凳子,放在了冯德全身侧。

“冯爱卿请坐。”

“谢陛下。”冯德全再次躬身行礼,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坐在了凳子上。

“爱卿此去广西,打算如何治理广西?”等冯德全坐下后,朱由检这才又问道。

朱由检的问题,冯德全早就预料到了,事先也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听了朱由检的话后,冯德全便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去广西后,打算如何处理广西政务,如何处理广西境内的少民汉民关系,以及如何勘探开采广西的矿脉资源,如何促进商业贸易等问题,一一都向朱由检进行了汇报。

朱由检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时不时地微微点了点头,等到冯德全将治理广西的方略和盘托出后,朱由检这才又提了几点要求,一是摸清楚现在广西那边的土司情况,逐步推行改土归流之策。

对于西南各省的土司衙门,不仅仅是广西,也包括云南、贵州,甚至是四川等省的边远土司衙门,大明帝国的政策,都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在保持土司衙门现状的同时,逐步撤销和减少土司衙门,施行改土归流。

前些年,广西这边的改土归流政策,执行的还是比较好,现在的广西,除了西南边靠近安南的地方,还有着大大小小三四十个土司衙门外,东北桂林、平乐、梧州、浔州、柳州等州府,都已经执行的是流官政策,跟帝国其他州府,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而这两年,因为帝国在西南的战略重心,一直放在平定云贵川三省的奢安之乱上,对广西这边的土司,就采取了更加包容的政策,暂缓了推行改土归流之策。

而现在,奢安之乱已经平定,云贵总督朱燮元也正在云南贵州等地,挟平定奢安之乱的余威,强行推行改土归流之策,而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西这边也可以再次启动改土归流之策而不用担心广西这边的土司,再闹出些什么乱子来了。

其实,土司衙门的出现,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少民的问题。

不管是云南也好,还是广西、贵州也罢,甚至是四川的西南部,之所以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各种土司衙门,就是因为这些地方是少民聚居之地,而当地的汉民又少,根本占据不到主导作用,纳入华夏王朝统治的时间又太短,华夏王朝(大明帝国)才不得不对这些偏远地区实行羁縻政策。

前些年,广西和贵州那边推行的改土归流之策,为什么能够顺利进行?原因就是当地的汉人人口数量比重已经足够大,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同时当地的少民也大量汉化。说汉语写汉字,穿汉服,习汉礼,除了样貌外,几乎跟汉民已经没有两样了。

在这种情况下,推行改土归流,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了,就像贵州那边,流官已经占据绝对,而土司,却已经快要被取缔完了。

因此,要快速推进改土归流之策,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移民,通婚,汉化,来一个民族大融合!以华夏汉民的包容性和融合能力,要不了多少年,现在那些土司少民,就会彻底的融合进华夏汉民这个大家庭中,变成新的汉民。

这就跟历史上的鲜卑五胡,甚至更早的匈奴乃至东夷苗蛮等,现在不全都已经融合进华夏汉民之中,跟汉民没有任何的区别了么?

而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最彻底的,其实就是剪灭六国,统一华夏的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推行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之策,可以说很好的结束了六国分裂的根源,从根子上奠定了六国融合,统一华夏的基础!

自那之后,华夏六国也才真正的走上了大一统之路!

而这,其实就是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然后按照这个统一的标准去推行,去实施,所有有异于这个统一的标准的东西,全部取缔,最终,当然也就能够实现统一了!

嗯,延伸开来,其实就是华夏士人一直宣扬的‘教化’,所谓‘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就是这个道理。

移民、通婚、推行教化、鼓励农桑……

一项项说下来,一不小心,大半个小时就已经过去了,直到旁边的偏殿里安放着的座钟,传来“当当当”的清脆响声时,朱由检才猛地反应过来,已经到十二点了。

“没想到都这个时候了,承恩,传膳吧。”朱由检转头瞧了一眼偏殿里的座钟,然后对王承恩说道,说着,又转头对冯德全说道:“冯爱卿,你也留下来,一起用膳吧。”

皇帝赐膳,那可是是天大的殊荣,冯德全心中一喜,急忙行礼说道:“谢皇上。”

朱由检摆了摆手,让冯德全起身,然后又对王承恩说道:“还有,去内阁瞧瞧,让值班的阁老也一起来。”

“是,皇上。”王承恩急忙应道,躬身退了出去,去内阁宣值班大臣去了。

赐膳这种事,朱由检没少干,成本不大,效果却很明显,对于朱由检来说,不过就是多人多双筷子的事,反正御膳房每天准备的食材都很多,自己一个人也根本吃不完,反倒白白浪费了,倒不如跟臣子一起,还能拉近自己与臣子之间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朱由检来说,赐膳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但是对于获得赐膳,能够跟皇帝共进午餐的臣子来说,却绝对算得上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是皇帝信重自己的一种表现形式!

哪怕臣子们在赐膳的时候,基本上都吃得不太饱,毕竟没人敢在皇帝陛下面前大块朵颐,狼吞虎咽的,更多的时候,都是象征性的动动筷子,皇帝动一下,才小心翼翼的动一下,还得小心翼翼的吃,随时都得放下筷子,简直比小女子吃饭还要慢,还要斯文。

不过吃不吃得饱是一回事,能不能够获得皇帝的赐膳这种殊荣,却是另一回事!毕竟能够让朱由检赐膳的人,全都是文武重臣,没有足够的分量是无法获得这份殊荣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