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玄幻魔法>他是地狱的告白> 第七十六章 国画与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六章 国画与道(1 / 2)

窗外残阳温暖,如同一幅秋日的油画。

温暖厚重。

阳光洒落在操场,为政府画面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轮廓。

李琉缈坐在窗边,注视着操场上来来往往的人。

仿佛安迪的死去只是如羽翼一般轻盈。

似乎在意他的,只有那些受到过他的恩惠与他亲近的人。

那些与他无关或者交情不深的人,似乎早已将他完全忘记。

她不由得把手搭在玻璃上。

镜面上的人双眸黯然。

本该透亮清澈的瞳孔表面布上了一层薄薄的雾。

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我们能去谴责吗?橘色的落日余晖给一切都带上一丝怀旧的温情,哪怕是断头台。

与希特勒的这种和解,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都被卑鄙地许可了。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定死在永恒上。这一想法是残酷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这不能承受的责任重担。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dasschwersteGewicht)的缘故吧。

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之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她垂眸,注视着窗户上的人影。

那个人影,同样也在注视着她。

所以,沉重到底是什么?

轻盈,又到底是什么?

人世间的生与死,本质上竟然如此单薄么?

其实我们口中的生,其本质价值也只不过是在他人心中的地位么?

夜。

作为顶级名校,这所学校平日里开设的讲座偏多。

今晚,是一位国画界的国宝级重量人物前来进行讲座。

竟然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一系列讲解完毕后,他开始进行互动环节。

“我想请问一下,有谁知道中国古代绘画与古人思想之间有哪些联系?”

“比如说,绘画偏向白描啊,不注重细节描写更注重整体构架啊什么的,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哪些思维哲学?”

下面一片人跃跃欲试。

这个话题就不是那么偏颇了。

举手的人很多,但是大多数的答案都很平庸。

“更注重整体格局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在古代从汉朝开始就奠定了世界上绝对的霸主一角,所以民族信仰更大气恢弘,反映到绘画上也就没有那样细腻,更偏重粗犷豪迈的气势。”

“清时代的绘画笔触就显得精致细腻,但这精致细腻的背后这代表了国力的衰微。纵观汉唐时期的绘画,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泱泱世界,因为汉唐时期是顶峰,其国力坐落于世界之巅,所描绘出来的画面自然是大气磅礴。而清朝尤其是后期,绘画显然就开始精致细腻,其背后的原因便是国力衰微,领土丧失,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大气磅礴之感。所以绘画线条的背后,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

等等这一系列的答案,都是但凡有一点常识都能够答出来的答案。

毫无惊艳之感。

饶是林蔓,也有些为难。

毕竟从小在马萨乔,拉斐尔等人的熏陶之下成长,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

显然教授的眸子里有些失落。

终于没有人在举手了,他环顾四周,语气略有些失落。

“还有人吗?”

突然,还有一只手举了起来,他眼前一亮。

“这位同学,你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