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延兴元年正月二十日,随着诸路勤王兵马陆续抵达京师城下,一时间军声大振,士气空前高涨。
检校少保、靖难军节度使、河东河北制置使兼都统制种师道,就是在这种极度热忱的氛围中乘坐肩舆入城了。
分别代表朝廷和官家前来迎劳的李纲和卢端,都是第一次与这位威震边陲数十载的本朝传奇名将会面。
种师道诚然已经到了历经世事沧桑的古稀之年,这一点从银须白发以及遍布老人斑的枯瘦脸膛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然而这位出身名门望族的老种经略相公,兼修文武两途,总戎军机战事这么多年,再加上天生一副高大身躯,虽是风烛残年却精神癯烁,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强大气场。
莫说是兵部尚书和勾当御药院公事,就是当朝宰相见了,恐怕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矮他三分。
“种少保?”
正在内东门司值房里等候皇帝召见的太宰李邦彦,忽然瞅见李纲和卢端等人簇拥着一位年逾古稀的高大老人走进来,当下不由自主地从坐榻上站起身来。
他一早就听说种师道今日将会入城,没承想竟然在宫里不期而遇了。
“李太宰?”
种师道这些年来一直没机会入京朝圣,当然也根本不认识像李邦彦这种抱着小蔡粗大腿乘火箭上位的朝堂后起之秀,好在陪同之人及时引见,方才知道面前这位风姿俊朗的中年美男子就是当朝宰相。
二人虚礼寒喧过后,面对面坐在内东门司值房里等候皇帝召见。
毕竟互相不甚熟悉,是以大家干坐了半晌谁也没有主动说话,屋里的气氛显得有些尴尬,就在这时,一个头戴无脚笼纱硬幞头,身上穿着一套崭新宦官服饰的瘦高个子悄然走了进来一一他就是刚刚当上内东门司勾当官的邓述。
“陛下可是传召本阁即刻觐见?”
李邦彦已经在此处溜溜等候了快一个时辰,早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看见方才去福宁殿通禀的内侍回来了,赶忙出言询问结果。
邓述客客气气地冲着他叉手一礼:“回禀堂老,官家说了,与大金和议之事,朕依旧一以委卿,无须事无巨细入宫奏陈,都堂可集议之后斟酌处分。”
“这……”
李邦彦顿时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一一自从商定和议国策,皇帝的态度好像一直是这样,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一切皆由当朝宰相自作主张,看似放权,背后却隐藏着令人细思极恐的深度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