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构宋1157> 第八章 和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和议(2 / 2)

当即他不顾背后的一片汗湿,却是脑海急速转动,正色分析起来。

“臣窃以为,宋金国战至今,已是到了转折关头……”秦桧却是用了一个和李纲类似的开头。“好教官家知晓,金人间亦非铁板一块。连年南下受挫,朝野、坊间皆是怨声聚结。然其朝廷间犹哓哓内斗不止。如东路军挞懒与国相粘罕为盟,把持半壁朝政。阿骨打诸子宗干、宗弼等,则是皇储合剌一派。彼此极纷争。

“然实则不光金人,便是我大宋,连年征战亦是疲敝。臣一路走来,亲耳所见闻,士卒求不过太平二字,庶民所盼不过薄赋轻徭。须知,暴秦之亡,因其民力竭。今李纲复蔡京旧钱,非盛德事。

“且金蛮夷也,南下不过十年,惑溺声色,已生内乱亡兆。而中原则奋发之态。若争之一年,而金愈衰,而宋愈强。两相所计,以和养战,纾国用之急,缓民力之艰,而赢忠孝美名于天下后世。此臣所以论和者。非和也,诈和耳!”

赵构听了半天,待得回过味来,不由失笑。

果然还是那个秦桧。能把和议说成这般掷地金声、公忠体国模样,天下也只有秦桧一人了。

便见秦桧恰好抬起头,看向赵构,有几分暗示般道:“依臣之见,今岁粘罕再攻真定,必是如东路军一般草草收兵。一则人心不附,二则欲有所示好。愿请官家观之。”

说罢,又抬双袖,弯腰拜下。

赵构心下自是对秦桧入殿来的几番试探一清二楚,便是想知晓他这个赵官家有没有求和之心,对二圣又是如何态度,更多的,譬如对当下朝廷主战派李纲和吕颐浩,以及身在金营心在宋的降臣,又预备如何……乃至未来宋金两河六百万生民的走向,都决于赵官家的一念之间。

只是,此刻,御座上的赵官家忽然站了起来,走下座阶,竟是握住了弯着腰的秦桧,低头举于额前的双手,托了起来,道:“卿忠朴也,朕已知晓。”

他道:“朝廷从不忘老臣。”只见秦桧慌忙起来,又接着因这句允诺而面露激动地跪拜下来。

秦桧低头退下时,仿佛仍能觉察到立在殿中的赵官家那悠远的目光,留在身上。

待他离去后,张去为趋身进殿来,递给赵构一张户部上计的纸。赵构瞥了眼,将数字记在心里,又听他低声说了几句言语。不觉嗤笑道:“范宗尹倒是敏锐。”

他心下也有几分感慨,无怪乎他年仅三十便能拜相,成为宋朝最年轻的执政大臣。无论过去或是此世,范宗尹确然是他手里几个用得顺手的人之一。

让张去为跟着,赵构徐徐走到殿后内室,只见一张巨大的地图挂在屏风之上,旁侧书着密密麻麻小字,当中便是“过河”二字,颇几分厉色。赵构走至地图前,目光沿着大河以北凝视良久,忽然抬起手指,在燕京、会宁府之间画了一根线,又绕回来停在两处。

据他所知,秦桧的两个妻舅,也就是宰相王珪的儿子王仲山、仲嶷,眼下正在兴中、广宁二府就任。

上一世的经验,让赵构深知王氏兄弟没什么骨气,此番便没有让他们守边镇二州,只是在京西南路的内地驻守,不曾料到,建炎二年娄室突然南下,一路打穿倒襄阳,竟仍是将其二人连同十一个汉臣掳走了。

午后斜阳入殿,方才见过秦桧的他不免有几分迷惘怅然。或许,这便是命也?

然则,赵构却也不多少怨他们,毕竟当年兀术南下时,连他也流亡海上。金人又有不投降则屠城的铁律。且当时江西一路或降或逃的知州有十四人之多,只是二王出身名门,竟也联袂投降,影响却是极坏,自顾不暇的小朝廷也忍不住发檄怒斥其“无愧于乃父乎?”

后来绍兴初年,在朝廷费心经营之下,让金废掉伪齐、乃至归还河南陕西之地,签订了和议,实则不少是秦桧被困在金的王郑二家亲戚递来的军国情报之故。

却说,眼下金人朝中的内斗,上一世赵构的小朝廷仓皇南渡、被兀术追地流亡海外,自然是一无所知、自顾不暇,可如今重生的赵构却不然。

甚至,他知晓的或许比自金营回来的秦桧还多那么几分。

赵构当然明白秦桧所言有几分虚虚实实,便是怕朝廷坐他通金之罪。然则,他也懒得计较秦桧与挞懒那边的关系,只要这关系能为如今朝廷所用,便可了。

这四年来,赵构既是清楚知晓金人的弱点,便已是下了许多功夫,埋暗间布谍子,煽风点火。如以蜡丸书信反间计,前岁废掉了银术可,乃至娄室不得不自襄阳回守太原。去岁又解掉真定之围,总算是在太行山以东,打开局面,埋进了宋军的一颗钉子。

可惜兀术……赵构凝视着地图上的中山府,正标注着“宗弼”二字,金人中的主战派,还是不好太强了些。

罗大帝说

求推荐!求收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