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6、76(1 / 2)

不,完蛋的不只是李家。

就像拔出萝卜带出的不只是泥土,后头还跟着成串成串的胖萝卜,大半个李家的身家还不足以支撑理亲王的航海之行。

这次出去,理亲王就没有再回来的打算,日后无论在位亦或是继位的是谁,哪怕是老四这个还算关系不错的兄弟,只要挂着前任储君的标签就依然是他们安枕难眠的大隐患。

所以能怎么办?

素来骄傲的理亲王从始至终只在康熙这个皇阿玛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让他在别人面前卑躬屈膝,他实在想象不出来,也不想去做。索性老四和那个便宜闺女给他送上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再不抓住,那才真是白瞎了这么多年作为储君接受到的教导。因而理亲王既然要出走大清,就决计不再回来,为了日后,就会想着法子要往身上兜银子。一个李家显然不够看,那么同为织造府的曹家就自然而然地入了理亲王的眼。

十三爷在听说消息后立刻找上四爷。

四爷有些头疼,想着不见,到底对着十三硬不起心肠,只平静说道:“李家能那么快被掌握罪证,靠得是二哥从前的布置。曹家同样是如此。”李熙是个摇摆不定的墙头草,谁能给他更大的利益据会投靠向谁。之前是老八,那在之前呢?

是理亲王,只有当时作为储君,在皇子兄弟中高高在上的太子。

“二哥是不会罢手的。”四爷定地看着十三爷,不给这个时常被一股“侠肝义胆”左右心神的弟弟丝毫心存侥幸的机会。有什么比未来储君更值得投资,越是喜爱投机的人越不会放过。可无论是曹家还是李家都太过天真,真以为李家和曹家转头投靠向老八后,理亲王不会忌恨?也就是先前深陷沼泽自顾不暇,可一等对方抽出手来,先是李家,下一个必然是曹家,更甚至其他的姻亲旧友都会成为理亲王的刀下魂。

“十三,二哥这个人最是眼里容不下沙子了。”所以别傻,饶是四爷除了最开始在李家的事情上插了手,但一牵涉到曹家,就已是全然抽身不管。

当然真要横插一脚不是不能,只是觉得没必要了,况且到了这个地步,便是宫中的皇阿玛也不会收手。

四爷这些日子也在揣摩这对皇家父子的想法,理亲王从前是因为太子身份被皇阿玛忌惮,他也是憋屈许久后,借着这次的事情宣泄心中的愤懑。

至于以后……以后如何,又同一个即将要离开大清的人有和关系。

毕竟这一次离开,谁知道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

换了是四爷,若是站在理亲王的位置上,大概也是做好了绝不回头的准备。

航船是在康熙五十三年造好的,等下水试航的时候,殊兰却没有机会去看,无他,四爷被留下来监国了。

而康熙不管是什么心态,终究在一手养大疼爱大的儿子即将远离大清的时候,那掩埋深处的愧疚不但破蛹而出,且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莫说一个多一个曹家,便是再来几个,但天平的另一端只要站着理亲王,就无人能抵。

太子走的那一天,康熙去送了,不出意料的,四爷被留在京中,却也不在四爷府里。坐在东跨院的殊兰,手里抱着一只沉甸甸的匣子,心里有些闷闷的,她终究同那个人没有父女缘分。

殊兰叹了一口气,让人叫来孙无用。

这匣子里的东西,她已经看过,是一笔颇丰的资产,可若说是当阿玛的对自己这个女儿最后的爱,不如说是愧疚和最后的补偿。

但殊兰觉得自己并不需要。

等四爷拿到匣子的时候已经是二更天了,这阵子因为康熙不在京城,四爷忙得差点忘记自己的府邸怎么走了。严格说起来,他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回府过了,别看他那些好兄弟一起被带走观摩二哥的出航,可不妨碍他们留人在京城给四爷下绊子。

饶是四爷早有准备,并不畏惧,可耐不住琐碎事情太多,令他心烦,偏又忌惮着皇阿玛,不敢真往几个弟弟身上下死手,也是如此,如今朝堂上的人都知道,近来的冷面四爷是真成了座移动冰山,人未至,远远地就能感受到袭来的寒气,偏又抵不住四爷这一两年隐隐有下一任储君的形势,至少目前康熙偶尔流露出的态度十分暧昧,使得他们硬着头皮往也得寒气里钻。

在理亲王出走海外后,四爷一改从前韬光养晦的态度,开始在朝堂中展露锋芒,在康熙五十四和五十五两年更是声誉鹊起。

说四爷一声隐太子也不为过。

在四爷这一派势头滔天的映衬下,如今还能在朝堂上时不时蹦跶,给四爷找刺的人换成了十四爷,而从前的八爷党仿佛消声灭迹了一般,越发远离了众人的视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