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问道无常> 第八十一章 弘道终南(十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一章 弘道终南(十二)(1 / 1)

李大乘看着五子的表情,从心里觉得好笑,想五子现在毕竟是痴顽不灵,此时多读这经对他却最适宜。此时他却故意板起了脸来,说道:“你如果觉得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就把它送给我吧!”他想,这是祖师的墨宝,平时师父把它看得是何其贵重,此时将它送给你,你却只管来问我有什么用处,师父若不是真心想传你,我们行囊之中的经文又何止一本,随便给你一本也就是了,又何必送你如此贵重之物?

五子一看李大乘想要自己的经文,这才觉得经文贵重起来,连忙把经文紧紧抱住,再不肯松开,一边却脸上挂了讨好的笑说道:“师兄又再逗我,师父送我的东西,师兄一定是不会夺人所爱的对吧?我只是想请教师兄,这经文读来却有什么用处?”

“什么用处?”李大乘看着五子此刻的样子,不由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我若说是救命用的,你信么?”

五子看李大乘说得认真,一时不由把眼睛睁得老大,直直地看着李大乘:“信,我信,师兄说的话我怎么敢不信?”不过紧接着他却又凑近了李大乘说道:“师兄,我知道你爱开玩笑,不过这玩笑么却是不是开得有些大了?就这么薄薄的一本经书,又不是刀枪剑戟,却又怎么用来救命?难道说别人来打我,我只管把它举起来当作盾牌来用就行?”

李大乘看着五子的样子,不由神秘地一笑:“这个,你且自己慢慢悟去!”说着看到师父此时和李少武、老道士告别过了,已经快步向大路走去,他慌忙跟在后面追了过去,再不管五子如何不解追问。

李子和背的行囊一向最重,不过他身高步大,此时不慌不忙地走在师父身后,步子不紧不慢,始终和马钰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此时他看李大乘从后面追了过来,又听到他和五子的对话,不由呵呵一笑,对李大乘说道:“你这个哑谜打得未免时间太久,恐怕他要用功一年半载才可悟到,若是不用功呵,恐怕这一辈子都弄不明白,到时候他岂不是会说你信口胡说?”

“能够悟到也算他心有道性!”李大乘说道,“若是始终悟不到啊,想学法术难道却不是痴心妄想?却又让师父如何再教他?----他自己想要的都是痴心妄想,我就算信口胡说一次却又怎样?”

李子和听李大乘胡搅蛮缠般的却又自有一番道理,不由又是呵呵一笑,此时马钰听到两个人已经跟了上来,不由就又加紧脚步,一个劲儿地向前赶去。李大乘和李子和见此情景,却再顾不得交谈,只是随着迈开大步,和师父一起向终南山走去。

其实松音观离终南山已经很近了,如果不是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当天师徒三人就可赶到终南山下。今天他们原本出发得早,马钰又一路急行,李大乘和李子和都正在盛年,三个走起路来都是脚下生风,所以太阳刚刚向西边一斜,他们就来到了终南山脚下。

马钰看着似是而非的山道入口,让他颇觉得陌生的只是山口葱茏的树木,几年时间过去,树木自是更加高大茁壮,把近处的山景就掩映得有些面目全非。及至走过浓绿如墨的树荫,向曲折的山路上走了一段路,眼前的一切才慢慢熟悉起来,等到遥遥地看到师父的墓地,还有更远处已经摇摇欲坠的庵堂时,马钰不觉鼻子一酸,险些要落下泪来。

“大乘,子和,这是我们全真一派重阳祖师的墓地,我且带你们拜上一拜吧!”马钰一边说一边在周围找出几个树枝来,轻轻地把墓地周围扫了一扫,年深日久,墓地之前草木深深,把墓碑几乎都要淹没了。墓地四角上的海棠此时长得却异常高大,树影摇摇,俨然是为墓地遮风挡雨的四把巨伞。

李大乘和李子和把行囊放下,连忙帮着师父清扫墓地周围。残枝落叶容易清扫,可是墓地之前的草木已是长得极高,一时却又怎么清扫得干净?三个人忙活半天也只是把周围的枯枝败叶清扫净了。此时已是暮色四合,秋风也突然猛烈劲疾起来,气氛顿时就有些凄清寥落。

马钰用手轻轻拨开墓前的草木,露出长满青苔的碑文来。李大乘和李子和听师父此时说话声音低沉,又看祖师墓地周围景致寥落,两人心中又一直对祖师十分景仰,此时看师父的神态,心中也不由都觉得伤感,随着师父跪倒在地,极其庄严肃穆地拜了起来。

三人拜完,马钰带着二人向之前曾经住过的草庵走去,却只见庵歪顶斜,梁柱腐朽倾颓,就好像经历了上百年的风吹雨打一般,眼见得是再没办法住人了。

看到这番情形,马钰无奈地轻笑一声:“我原本知道此次来建祖庵困难重重,没想到却艰难到这个程度!你们看,这就是师父和师叔在此修行之时住的草庵,现在却是连进都不能进了!”

“草庵破了也无妨,我们只从头建起就是了!师父这么大的年纪都能受得了风餐露宿,难道我们却受不了吗?”李子和看师父笑得勉强,不由安慰道:“师父且先受几天委屈,我这就去伐木,一两天内必然给师父再建个安身的住处出来!”

“对啊,师父,只要有个容身的地方,我们再去筹建祖庵,想必是没有什么不成的!师父且请安坐,我们这就上山伐木去!”李大乘也说道,“这些事却难不倒我们!”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现在两个人都是赤手空拳,连个趁手的家伙都没有,又能怎样伐木作屋?李大乘在山路之上转了好几圈,看着满山高大粗壮的树木,棵棵都是作屋架梁的好材料,可是凭借一双空手又怎么能弄得下来?转了半天终于是空着手走了回来。回来一看,李子和却正在把几个粗细均匀的木料搭起来,准备先建起一个简易的小庵来。

“师兄,你从哪里得来的木料?”李大乘十分惊奇地问道,他看李子和拿的那几个树干粗细十分匀称,用来搭建草庵十分合适,他不由说道:“师兄进去山里一趟却就好像回家取东西一样容易,难道这里的山神是你家亲戚,专门来照顾你?”

听李大乘这样说,李子和不由大笑起来:“师弟,你终归还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原来李子和出身山里农家,此时在山中一走,纵然手无寸铁,在山里走了一圈下来,也捡了几个粗细合适的树干出来,使大力气横抱了回到旧庵旁。

当下李大乘和马钰帮着李子和一通忙活,到太阳西沉之时,一个极其简陋的草庵初具规模,虽说看上去还很不成样子,不过好在尚能容身,再加上此时天气还不是十分寒冷,却也足够三个人住上一阵子的了。

马钰带着李大乘和李子和在终南山住了下来。此时正是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秋,距王重阳东行传道、创立三州五会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山中白云悠悠,风物依旧,只是人随星转,已是换了又一代道家传人。

这终南山一带终归是重阳祖师故里,虽说祖师在时被乡里人称为“王害风”,平时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那疯疯癫癫、半醉半醒的形象,不过及至后来祖师东去传道、在山东半岛创建三州五会,全真教一时声名鹊起,祖师王重阳的名字更是传播至大江南北;再到后来驾鹤汴梁,弟子四人奉师命抬棺西行又守墓三年等等,这些故事更一直被终南山方圆几十里的百姓津津乐道,有称赞重阳祖师道行高深、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有称赞四弟子孝心、德行兼备,实为世人之典范的,总之是久有名声远扬。再加上和德瑾和李灵阳原本都是当地人,后来也都修道有成,周围百姓也多有前来求教的,所以这终南山一带却是好道之风极盛,大有全真教传播的根基存在。所以马钰带着两个弟子回来没几天,消息一经传出,立时周围就有不少人前来慕道拜访、求教,虽然说不上是门庭若市,但是却也大有蔚然成风之感,倒比马钰去龙门山创建重阳会时影响更为深远。

随着前来学道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天气逐渐变冷,冬天一天比一天近,山中早晚时候寒风颇劲,那小草庵眼看着是不能住了,马钰就带着两个弟子筹备着再建起一个庵堂来。

此时经过多日传道,又有好道的富户资助,师徒三人筹建庵堂的钱款筹备充足,经常前来听道的弟子当中,有的虽然家中贫苦,拿不出钱来,但是总还有一身力气、一腔热忱可用,此时听马钰说要创建庵堂,一个个都自告奋勇,年轻有力的出力,年老智多的出主意,个个都攒足了劲儿,要好好地建下一座庵堂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