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这太子不当也罢> 第53章 儒道与科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 儒道与科举(2 / 4)

“天下之事,都是应运而生。科举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炀帝残暴不仁,再有个十年八年的,儒道也会重现人间。只可惜……”李牧叹了口气,道:“父皇重开科举,一连三届积累够了气运,正巧这时候我寻回了传国玉玺,几个条件都满足了,儒道自然重现人间。”

孔颖达赶忙道:“恩师不必自谦,哪有什么巧合,都是机缘,机缘!”

李淳风也道:“冥冥中自有定数,殿下不必过谦。”

李牧继续说道:“其实孔祭酒能得开窍,不完全是因为我拍的拿那一下。原因有三个,第一,他是孔圣后人。第二,他是饱学之士。第三,他有文位在身。”

“孔圣后人的身份就决定了,他必然是第一批开窍之人,这是血脉,旁人羡慕不得。但这只是小影响,不是关键。子曰有教无类,不是孔圣后人,也能开窍获得才气,关键是后面的两点。”

“饱读诗书,可积攒才气,只是不显罢了。而文位,则决定了境界。”

“殿下、”房玄龄忍不住插话,道:“请问一下,这文位是?”

“类似于武道境界,却又不完全一样。我的领悟也还浅,暂时说不明白,你们姑且先理解为境界也无不可。”

“文位,自开窍始,然后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大儒,其中翰林分为两重境界,格物、致知。大学士分为两重境界,修身、立命。大儒也分为三重境界,齐家、治国、平天下!”

“凡是从前参加过科举,取得过文位之人,都能开窍,得到才气。至于儒术么,我也帮不上什么忙,还得自己去研究。”他看向孔颖达,道:“孔祭酒的儒术,也不是我教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