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不毕业者,不可入仕为官。
只能回到州府之学去做教授,去县学、乡塾、村塾去做课师。
凡为人师者,方可再得“养仕金”部分奉养……
“学业不兴盛,文明不闻达。”
说道此处,肖章做起小结:“唯有全民识字,方可达到上行下效最佳效果。唯有举国无文盲,方能使我大梁世代无忧。唯有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个大梁子民内心深处。才能让大梁兴文强武、人才辈出。”
“肖元敬,你这还真是要在我大梁,从学政事上做一次大的变法呀!”
听完肖章的小结,老皇帝皱着眉头。
盯着肖章,他怪笑问道:“你可知,若你此策施行,会犯了多少豪门、大族的众怒。你又可知,若此策推行下去,我大梁要国库、各路、州、府每年要多花多少钱呀?”
打击门阀势力,瓦解豪族势力。
这是自梁武帝开始,大梁历代君主一直都想做的事。
老皇帝这样问,肖章知其另有深意。
“请陛下给臣说完的机会。”
神秘一笑,肖章道:“臣的献策,皆有关联。至于侵犯到谁家的利益、哪一个门阀的利益,这个不是臣该考虑的事。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如果那些大家长们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我相信、陛下您知道该如何收拾他们。”
阻止老皇帝继续打断,肖章说出了第五策:教课书一体化、学制强制化、科举公开透明化。
其实这一条,肖章就是照搬了从前生活的那个时空里,那一套先进且完善的“新八股”、应试教育体系。
使用统一教材,惯用统一学制。
通过相同的考试题目,去比拼成绩,然后取才纳仕。
因有了教课书一体化这一条,经费的问题,就不再是难题。
肖章直接提出所有教课书,由一个新成立的衙门去负责印制、发售。
学生是不用花学费了。
可是买教课书,通过售卖教课书,还是能为大梁朝廷谋到丰厚的利润。
钱入国库,再转礼部。
礼部下拨,再用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