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你,就一辈子做我的蒹葭罢。”
尾音淹没于唇齿之间。
翌日,京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霍延护送楼喻上朝。
广德殿内,楼秉叹息朝中无人,并询问朝臣有无良策。
汤诚率先出列道:“禀陛下,臣以为,之前勤王一事,不少州府官员皆有功劳,如沧州知府范玉笙、湖州知府段衡等等,他们皆响应东安王号召参与勤王,可谓是阳春有脚、浆水不交。如今朝廷正需要这样洁清自矢的骨鲠之臣!”
群臣:“……”
汤诚的心思摆在明面上,但又让人无法反驳。
汤诚不了解楼喻,所以他一直觉得,楼喻能成为所谓的东安王,靠的不过是范家和霍家的辅佐。
文有范玉笙,武有霍二郎。
范玉笙幼承庭训,得范文载真传,定有治世之能;霍二郎乃霍义亲子,一身本领皆源自霍家的培养,神武不凡。
有这二人,楼喻何愁不成大业?
要想干掉楼喻,必须要先剪除楼喻的羽翼。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
楼喻若不答应,则有不敬朝廷之意;楼喻若答应,不仅会失去股肱之臣,还会令人寒心。
所有人都仰望着东安王,等待楼喻的回应。
楼喻蓦地轻笑出声。
“陛下,臣以为,汤将军言之有理。”
楼秉愣了一下,看向楼喻的目光有些困惑。
他还以为楼喻要跟汤诚辩论一番呢。
汤诚眼皮一掀,楼喻就这么轻易答应了?
众人也都讶异着,便听楼喻道:
“朝中缺乏良臣,从地方调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臣提议,调宜州知府、莱州知府、江州知府入京为官罢。这三州知府为政期间,皆甑尘釜鱼、官清法正,确实大材小用了。”
所有人:“……”
合着您在睁眼说瞎话啊?
汤诚皱眉:“这三人……”
“这三人哪里做得不好吗?”楼喻不解问,“他们也都勤王有功,汤将军何必厚此薄彼?”
他一本正经道:“真要说来,范玉笙不过为官两年,资历尚且不够;段衡为政期间,致湖州数次洪水泛滥,当不得汤将军这般夸赞。”
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