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陆陆续续上车了,引擎发动的时候,麦苗的身子跟着一动,忙抱紧身边的男人,偷着乐似地咯咯笑。
陈藜不住低头看他,一直忍着,才没在麦苗的脸蛋上香一口。
车开在道上,两边都是麦田。
麦苗探了探脑袋,这会儿天才刚要亮,地里零零散散地来了人。他约莫是想找一找刘婶家的,头都要伸出去窗外了,给陈藜拉了回来。
车里并没有坐满,都是在县里的公家单位办事的职员,有男有女。
他们彼此在交谈,偶尔朝陈家兄弟投来一眼。也不为啥的,就是陈藜长得太招眼,不像个乡下人,还带着个满身孩子气的小青年,合该是格格不入,却又莫名和谐。
仿佛在他们身上,就该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车子出了村,麦苗的新鲜劲儿也渐渐过了。
去县城的泥石路坑坑洼洼,太阳也出来了,车里开始变得闷热起来。大伙儿都没了说话的劲儿,开窗扇着热风,随着车子一晃一晃,再足的精神,都给晃没了。
突然,车子一颠,没法开了。
司机先下去看了眼儿,又叫车上的人都下来。
这时正好是大中午,七八个人有的蹲、有的站,都热得心烦气躁。
麦苗也一脸恹恹,晒得有些反胃了,一口馍馍都吃不下。
眼看等下去不是个办法,陈藜敲敲车身,顶着日头,朝车底的司机说:“老乡,你放着,我来看一看。”
陈藜到底是当过兵的,条件艰苦的时候,开个老破车在山里钻,补个轮胎修个小毛病,还是不在话下。
他钻到了车底,拿工具摸索了一番。
大家时不时朝这儿一望,就指着他把车赶紧修好。
麦苗也蹲在那儿,一直费劲儿地歪头往车底看。在这个陈藜没留意到的时候,那被晒得红彤彤的小脸上,写满了诉说不出的担忧。
过了好一会儿,陈藜钻出个脑袋,朝坐在路边的女同志们叫了声:“谁借个头绳。”
“拿我的罢。”一个女子站起来,爽快地解下自己的头绳。
她蹲下来,把头绳放在陈藜的手掌里,也不急着走开了:“到底出了啥事儿?还开不开得了?”
陈藜道:“这里的轮轴被石头卡住了,螺母磨损了,先用头绳顶一顶,回头还是得送去厂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