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攻略李将军的正确方式> 77、君臣有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7、君臣有别(1 / 1)

李将军应声之后,不着痕迹的觑了景宁王一眼,心内颇有几分迟疑。

他其实有点想劝景宁王亲自去请人出山。毕竟宰相乃百官之首,若能得一贤相,便可谋略天下。古有秦昭王五跪得范睢,近有刘皇叔三请诸葛亮,那李密和李婴,难得也都是真正有才学又声名贤德的人,若景宁王能亲自出马求得贤能出山,这份君臣知遇之恩,便是他日后登上皇位的最好辅佐。

当然,李将军是并不想做皇后的,只是身为一个征伐疆场的将军,他对于能否遇到一个天下明主去效忠,对于能否延续这一个君明臣贤的太平盛世,却自幼就留着一份憧憬和执念。即使现在的他莫名换了个身体,被冠上了一个王妃的名号,他也仍然自认是个男子,对自己的定位始终处于一个忠君之臣的位置,他心性中属于武将的那一点开疆守土的热血,从来就不曾消歇过。

虽然景宁王在他面前总是一副儿女情长重欲风流又不正经的样子,但对方无论心机谋略,还是手段性情,其实都符合成为明君的资格。虽说太子也不差,但就像景宁王不信太子能一直宠幸李青一人一样,李承恩其实也不是很信太子到时能容得下手握重兵的景宁王。

即使前世有救命之恩又如何?一旦对方坐上了那把龙椅,又怎么可能真的不会去顾忌雄踞一方的兄弟?或许一时不会,那一世呢?太上皇和胶东王能如此兄友弟恭,那是因为两者年岁相差实在太多,后者又无嗣无后,没有威胁;可太子和景宁王……

无论如何,如今站在景宁王这一边的李将军,始终还是觉得景宁王该为自己在朝堂上再谋一份保障,现在这个能抓住未来宰相的施恩机会,实在不该轻易拱手让人。

但是这番话,默默在喉咙口转了几圈,最后却还是跟着入口的食物一起咽了下去。

李承恩其实心里真的很矛盾。若他今日只是景宁王的麾下之臣,他是肯定会力劝对方去争一争的,他也自信以自己之能,绝对可为对方夺得兵者先机。可无奈他的身份太尴尬了,正如景宁王曾说过的,若他只是藩王之妃,在边关统兵练军,驰骋疆场并无大碍,可如果景宁王去争了那个位置……

他大概就会如同王皇后那般,不得不被折断双翼困守在后宫那个是非之地,时时刻刻被各种宫苑礼教的内眷规制所束缚。届时别说带兵征战了,便是想要跑个马,都要被硬性按着‘母仪天下’的祖制规格一步步安排,不得一分自在。

毕竟,帝王与藩王,其权势与地位君臣有别。而皇后与王妃,也一样是天差地别。

“承恩在想什么?”

李将军那副蹙眉思索的样子让他吃肉的样子少了几分原先的洒脱,平白多了一丝忧愁的气氛。景宁王看着有趣,心想目前面临的几件烦心事都差不多解决了,就不知道李将军这又是在思虑什么,不禁伸手揽过人低声询问。

李承恩看了一眼景宁王,到底没忍住,还是把心里话给说了。

“非也。”景宁王听后却是笑着摇头,他说:“承恩难道忘记了为夫在长安骄纵过甚的声名?所谓君求贤臣,臣择明君。此时此刻,要去请那两位出山,素有仁厚之名的太子才是最好的人选。”

那李密和李婴,不比已经站到了他一边的镇国公,他们都是庆帝和上皇身边的人。景宁王即使要对他们掀开自己藏拙的底牌,也绝对不是现在。更何况,那两位心性淡薄、寄情山水,太子能不能让他们应邀入世都还是个未知数。

最好的结果,便是两者皆应。却也最有可能维持原样,一个都不愿入仕。而且那林甫之也不是什么容易善罢甘休之辈,太子去请人出山,无论最后双李应不应邀,他都会和林甫之及其背后的势力正式结下梁子。

这是一趟浑水,景宁王觉得自己还是明哲保身的好。

“夫主所言极是。”

被说服了的李将军这才惊觉自己于政谋上果然考虑得不够周细,顿时受教地点了点头。那副乖觉自省的模样看起来格外认真招人,惹得景宁王心里痒痒的,好不容易忍到李承恩咬完最后一口肉,不及到府就伸手把人扣在怀里,硬是亲昵了好一会儿。

这日过去之后,接下来就是四皇子李芷的‘行冠礼’,紧接着还有一件皇家婚礼。

庆帝下诏,尊长幼之序,祈国泰安康,接二皇子的封号广平王、三皇子的封号景宁王之后,赐四皇子封号为寿昌王,赐字‘从芝’,领朔方大使、并单于大都护之职,赐住安国寺东苑寿昌王府,并于立府次日择吉时良辰与回鹘公主完婚。

因为典礼与婚礼的时间太过接近,又都要赶在上元节前完成,四皇子的两位侧妃入门礼就被安排在冠礼当日一同结礼,这样后几日她们便可稍作内院操持,安排府内诸般寿昌王大婚琐事,亦可在公主入府后,一同协理中馈。

如此一来,自初八开始这四、五天里,宫里宫外各皇亲国戚并整个长安京各处礼部府衙,竟都是日日忙碌。尤其是冠礼这一天,一大清早,景宁王就身着正典衣冠入了宫。

冠礼,人伦之所重者也,表成人之容,正尊卑之序。男子二十行冠礼,这是所有汉家男子人生中的第一等大事,几乎家族里的所有男性宗亲长辈与成年兄长都要出席见礼,血缘亲密的,更需要备上各种寓意美好的贺礼予以祝福。

这场礼典各皇家内院妃眷都无需参加,可即使如此,今日的景宁王妃李承恩也并不得闲。

前几日宫里四皇子侧妃的诏书正式送了出来,杨芸当选,之后他就接到了来自姨母崔夫人的烫红拜帖。崔氏还请了镇国公夫人一起当说客,请他当日务必以娘家亲戚的身份到府送杨芸出阁。目的就是想借着李承恩这位尊一品亲王正妃的荣耀,给杨芸增势,也是为了和另外那位同品级的韦侧妃互别苗头,不落人后。

其实按大齐典制,太子、皇子和王爷们只有迎娶正妃元配才会按照婚仪礼制举办隆重的典礼,而侧室、续弦入门,只行结礼,即一切从简。皇子不亲迎,皇亲不观礼,宗亲不入席,往往女方府上只有符合品级仪制的彩礼赐下,等到了时辰自行出阁,由宫人接引红妆队伍从侧门偏厅入王府,抬入指派的偏院之后便算礼成。

如果王府内有正妃,还需要之后再去前厅跪拜正妻,但全程作为夫君的皇子或王爷却几乎不用出席。所以往往去做皇家的侧室或者续弦的,女方家里甚至都不会摆酒,不过是发个红贴告知一下自家亲戚。除非是女方为皇家生下后嗣获得了正式的夫人、淑人封号,这个封号通知到家族,这才会摆酒庆贺。

但四皇子这情况又稍微有点不同,这两位侧妃是宫里下诏书赐封的‘王次妃’,严格说来不算侧室,可算作是平妻。而平妻的子嗣,是可以成为世子并继承王爵的。所以虽然举行的仍是结礼,却也有些隆重。

刚成为寿昌王的四皇子仍然不会亲迎,但他会命礼部派宫人前往女方府邸迎接,也允许女方门第挂彩、摆宴设席,在妆奁队伍由侧门入王府后,女方还可至正厅与四皇子行交拜礼。这里的所谓交拜礼,其实是两位王次妃一起跪拜夫君,而四皇子只要点个头就算回礼了。

但即使这样,对于女方家族来说,仍可算得上是一件大事。故而太常卿杨府、左卫勋韦府都是按寻常女子正式出阁的规矩置办的仪礼和嫁妆,更因为两位王次妃同日出阁,同嫁一王,隐隐还有些互相攀比的势头,争相邀请自家排的上号的贵戚前来撑门面。

李承恩对自己这个撑门面的身份其实挺尴尬,他更想要当个大将军什么的去给这位表妹压轿送嫁,但谁让他在这个异世,坑爹的就变成了一个一品王妃了呢!也就只能入乡随俗了。

是以,李承恩一早在送景宁王离府之后,便驱车前往杨府。杨府早已派人在门房口蹲等张望,远远看到景宁王府车驾前巡的牌子,就立即唱名并敲锣打鼓吹奏起来。太常卿夫人崔氏并更早前就到了府上的镇国公夫人,以及其他亲戚中各有品级的诰命夫人们,立即一起走至门口躬迎。

这场面真是又隆重又喜庆,光是景宁王府的车驾莅临就够杨府压过同一个坊内的韦府一头,虽然来的是景宁王妃,并不是景宁王。

及至下车后一番见礼,身材高壮的李承恩只觉得自己站在一堆琼钗玉鬓的夫人里面实在突兀至极。而且他惯不会与妇人相处,更加不习惯跟一帮子女眷坐在一起互道家常,所以在快步入了府内后,把该赐的赐了,该送的送了,该说的说了,就避入了专门给他准备的一间雅致厢房内休息,预备等吉时到了再出来露脸送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