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九龙章> 第346章 18.05.30晋江独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6章 18.05.30晋江独发(2 / 2)

何泽摇头苦笑,“臣爱吃鱼是人所共知之事,凌相何必借此调侃?”

毓秀笑道,“既然天官爱吃鱼是人所共知之事,吩咐家人传话似乎多此一举,为稳妥起见,还是请天官将家人叫进堂中,让凌相问话。”

何泽犹豫半晌,强笑着叫人将他的心腹仆从唤进堂中。

此仆进门之后一脸泰然,先是对毓秀行礼,再对诸人行礼,礼数周全,分毫不差,听了凌寒香问话,回话时也面不改色,“家主吩咐小人传话回府,今晚菜上有鱼,除此以外,未说其他。”

凌寒香含沙射影问了半晌,态度已然摆明,毓秀自见到此人的第一眼就知从他口中问不出什么,索性挥手将人屏退,“方才出门的只有天官三人,既然各自有理有据,想来刺客之事与诸位并无瓜葛,请迟卿从刑部派遣几个得力的刑名捕快,与禁军一同追查刺客行踪。”

她本想三言两语了结此事,姜壖却不依不饶,“老臣逾距,也想问纪殿下几句话。”

毓秀与纪诗对望一眼,点头道,“姜相有话想问,问就是了。”

姜壖起身对纪诗一拜,“老臣只是疑惑,即便纪殿下有禁军相助,却为何能如此轻易地击退四个顶尖刺客。”

纪诗还未回话,灵犀就在一旁笑道,“刺客事前并未料到殿下与禁军有备而来,受挫之后一时慌乱,心虚而逃,姜相何必执着于此?”

姜壖冷笑道,“依老臣看来,倒像是有人欲盖弥彰,贼喊捉贼。”

毓秀听姜壖用词激进,禁不住皱起眉头,“所谓贼喊捉贼,是暗示捉贼之人行为不当?”

姜壖本以为毓秀会恼羞成怒,不料她竟佯装糊涂,“纪殿下出门的时机蹊跷,刺客现身的时机蹊跷,交手后匆匆败走的蹊跷,三重巧合在一起,实在太过蹊跷,陛下竟不觉得奇怪?”

毓秀轻咳一声,反问一句,“哪里奇怪?”

姜壖盯着纪诗看了半晌,见他面上一派云淡风轻,丝毫没有与他对话的意思,就笑着说一句,“兴许是老夫多心,只是这一整件事实在像是纪殿下为在陛下面前邀功而刻意安排。”

话说到这种地步,即便纪诗不辩解,毓秀也不能不回应,“姜相此言差矣,子言淑人君子,侠客胸怀,绝不屑为一己名利,滥用如此卑劣的手段。若非对他深信不疑,朕也不会委以重任,将其派往林州相助大理寺少卿查案。”

程棉起身对姜壖道,“方才若不是纪殿下保住王育留存的要证,此时在堂上恐怕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众人却都听出程棉的言外之意,灵犀与凌寒香对望一眼,心中自有所想。

姜壖凝眉对程棉道,“纪大人还未开口,大理寺卿却心急为其辩解,不知是否怀有私心?”

程棉明眸一闪,淡然反问,“姜相以为下官有何私心?”

姜壖冷笑道,“昨日庭审罢,陛下吩咐将人犯收监,等候今日再审。王育等人关押在你大理寺,你却容许刑部尚书在狱中私开夜堂,逼迫三人翻供,自认参与刘妇命案与构陷崔勤案,并指认林州布政司与林州按察使为几案谋后主使。老夫方才说刺客行刺种种巧合是有人一手策划,的确意有所指,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急功近利,为向陛下邀功用尽机巧,威逼诱供,恐怕也非清白无垢。”

程棉与迟朗对望一眼,不怒反笑,都是一脸无可奈何。

迟朗起身对姜壖道,“下官等愿闻姜相高见。”

姜壖踱步到堂中,对毓秀拜道,“大理寺少卿与纪殿下在林州搜证,带回京的人证之中有多位官员而未禀报宰相府,林州道监察御史三人官微人轻,倒也罢了,二人竟假借钦差之职,秘密押解林州两位司使回京,若非一早有所图谋,怎敢如此行事。”

毓秀抬手打断姜壖,淡然笑道,“朕之前已澄清大理寺少卿种种作为皆是受朕嘱意,姜相何必耿耿于怀?”

灵犀冷哼一声道,“陛下既为一国之君,手中便握有万事权夺,宰相府若一再质疑陛下决策,本王恐怕也要质疑姜相心思是否清楚。”

姜壖环视堂中众人,冷笑道,“恭亲王所言差异,昨日堂审之中,纪殿下、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互为勾连,一唱两和,三人布局精密,混淆圣听,为洗脱林州案原犯费尽心机,动用密审刑讯,手段低劣,让人咋舌。陛下圣明,毕竟只有一人思虑,一时不察便会被佞臣蒙蔽,落入有心之人的圈套。”

灵犀与凌寒香对望一眼,才要开口替纪诗三人辩解,却被毓秀一个眼神劝止。

眼下的形势如此剑拔弩张,毓秀并不想让灵犀太过明白地表达偏重;方才因为追查刺客之事,凌寒香已撕破姜党几人的脸面,毓秀也不想她再贸然出面。

纪诗、程棉与迟朗三人都有话说,未得毓秀示下,也不敢轻易开口。

毓秀不慌不忙地喝一口茶,对姜壖笑道,“姜相方才指摘朕身为主审,单凭几封书信就论罪两位朝廷要员,立场偏颇,有失严谨,而你身为三朝要卿,一国宰辅,却仅凭臆测就激进发声,污蔑三法司长,诟病朕委任的钦差,是否也立场偏颇,有失严谨?”

她说话时面上含笑,口气也丝毫没有愠怒的意味,若不细思当中的内容,是万万也想不到她是在出言指责姜壖不配为臣。

姜壖怒火升腾,眼中隐现杀意,“陛下当真要曲解老臣的一片忠心?”

毓秀淡然笑道,“谁忠谁奸自有公论,若只问推演,姜相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待你手中握有明证,朕自然会听从你所言。”

姜壖心知毓秀并不想于此时拔刀见刃,他心里也十分犹豫,是否要再进一步。

两人相持之时,堂外有衙役禀报,说已从程迟二人府中将肖桐与李秋亲笔所写的拜年信贴带到了。

毓秀对姜壖微微一笑,姜壖虽不情愿,却也不得不回到座上。

迟朗亲自从衙役手中接过信贴,呈送毓秀过目,再交由鉴官查验。

鉴官验罢,对毓秀拜道,“臣已仔细比对,这几封密信上的印鉴与肖李二人亲笔所书拜年信贴上的印鉴殊无二致,的确出自同一印章。”

毓秀正色对肖桐与李秋道,“加上之前的字迹比对,足以证明这五封信是出自你二人之手,铁证如山,强辩无益,何不将你等犯下的罪行尽数招认。”

灵犀起身走到堂中,居高临下地对肖桐与李秋道,“书信之事,刺客之事,孰是孰非,堂中听审之人已有推断。陛下尽人事,为的让有心人无言以辩。你二人若识时务,就该当堂认罪,求君上法外施恩,若再强词夺理,巧言诡辩,消磨陛下宽仁,非但会罪加一等,恐怕也会晚节不保,颜面无存,受尽天下人的耻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