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之,一年过去,这三项法律逐渐被接受,那么,杨廷璋就觉得继续加码才是,尝试的再提出赡养老人的法律。
这条法律,也同样是顺应民情。
在有了中原的支持后,王庭部落赋税较轻,榷场的存在,让他们可以交换到大量的粮食,铁器,以及盐巴,茶等,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
如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赡养老人,就不再是困难,成了每帐牧民的接受的事。
毕竟,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他们都希望能够受到子女的赡养,而不是被抛弃。
当然,这是如今,这要是在之前,就是不行的。
归顺的中原,就是那么舒服。
新的条例,从断事官口中,宣扬到了各百户,千户,每一帐,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最起码的是,不被抵制,这就够了。
只是,新条例颁布后,许多断事官,颇有些心事,或者说,代表着。广大的牧民心愿,提出新的立法要求:
“家主死后,财产如此分成?”
“草原上不是幼子守灶吗?”
杨廷璋驻守武州,还是知晓的,听到这个财产方面的要求,他思量一会儿,说道:“如果家主临死前并没有划分,或者死在外面,那么,按照规矩,幼子将分到其总家产的一半,其余子嗣,共瓜分一半。”
“如果没有子嗣,就由其兄弟,侄子,最后,才是女婿,依次享有继承权。”
听到这,众断事官纷纷表示满意,这是最公平的法子。
草原上的幼子守灶,就是包括长子在内的儿子们,他们成长后就会分门别户,单独成立自己的家庭,父亲只是帮扶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