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前后有不知多少的大臣和齐王宠臣进言,可皇帝和内阁都压了下来,只说稍后再议。
齐王想的是,自己这些年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功绩给上面看,或许是皇帝还在考验自己,于是这场寿宴,他耗费无数精力,想要凭借此次成绩来博得父皇恩宠。
齐王心思城府深,这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可李从恪也没有办法,以往三十多年的作态也只是遵循阿翁的话去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才能在金陵活下去。
自古帝王家,兄弟手足相残之事并不少见,李从恪知道,就算大哥在世人面前表现得再羸弱,再胸怀天下,连蚂蚁都不愿踩死的,可是一但有一天,大哥的位子被足下的兄弟觊觎,那个只会读书的大哥也会毫不犹豫地拿起屠刀。
所以,太子在位之时,李从恪只是一味退让,表面上并没有露出丝毫夺嫡的念头来,因为夺嫡不是金陵朝堂想要看到的,也不是父皇想要看到的。
可如今,形势已经大不一样了,东宫倒了,试问这南唐皇子,还有谁能与自己争锋的?
戍边的二哥吗?怕是来不急赶回来吧!李从嘉吗?身患残疾登至大宝岂不是叫人贻笑大方?老八李从善吗?那个只会胡闹的少年?
所以,李从恪只是顺应天意,去坐一下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
三巡,酒以半酣。
当宫人扯着戏腔般的嗓子,宣告吴王殿下进殿的时候,兴庆宫里的贵人们个个打起了精神,与之前的样子大不相同,纷纷伸头朝门口看去。
特别是那些后院嫔妃们,都上了年纪,最喜欢热闹事情,每每宫中发生些趣事,她们总也喜欢凑上去一探究竟。
今日也是,吴王名声早已经传遍金陵的大街小巷,这后宫深宅也不例外,早就听说这吴王殿下是个瘸子,养在异国十六年,生的一身新宋蛮人脾气,无礼得很,谁的面子都敢驳。
起先推了国子监监生,如今的起居郎注事金启明落水,后夹带着闵国二皇子也不给一点面子,扔下河去,后来无事惹上了当今最有势力的安国公府,叫那小公爷白白丧了命,又拉下了一部尚书。
如今这被贬尚书大人正在殿上坐着,看见吴王,恨得牙痒痒。
当初安锦州一事,不仅是世人被蒙在鼓里,就连安道海也被一道蒙在鼓里,众人以为,是朝廷有意借吴王之手,处理安国公府,可后来,时间证明,这都是吴王那个瘸子的手段。
他娘死在宫中,他是来为他娘寻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