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降帝> 第八十七章 大理段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七章 大理段氏(2 / 2)

“纵观当下,我朝与新宋强强对峙,仅剩西陲小国大理苟延残喘于世,太子需亲征,为我朝开拓疆土!”

没有什么事情,比增加国家疆域面积更让人激动的了,只有李从睿灭了大理那弹丸小国,那些大臣才会彻底闭嘴。

李璟听了,思虑良久,往常,他都对李景遂的建议十分满意,可是这一次,李璟迟疑了。

他慢慢拧眉,手掌放在颌下,感受着那为数不多的胡茬带给他的触感,早晨的曦光从窗子外射进来,那有了年头的矮几锃光发亮……

见李璟陷入长时间的思考当中,李景遂只是坐着,静静地等着,其他事情他什么也没干,对于旁人来说,这种等待是极其煎熬的,因为对面的是皇帝。

可李景遂心中却有bā • jiǔ成的把握,李璟会答应自己的这个提议,不为别的,因为大理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南唐不早些下手,等新宋消灭了后蜀国内最后一点抵抗的力量,他们就会捷足先登,出兵灭了大理,这样无疑给最后的对峙加了些砝码,而砝码是加在新宋那边,胜利的天平也会向新宋那边倾斜。

时不待我!

李景遂知道,这是个机会!不可错失的机会!

……

不知何时,李璟托着孤寂劳累的身子登上了暖阁第三层楼,这里和一二层的布局完全不同,甚至没有多少物品摆件。

这里很空旷,偌大的一间屋子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有的只是窗边一套喝茶的器具,一张桌子,几个蒲团。

李璟慢慢地走到窗子边,他没来由地拢了拢身上披风的外衣,扶着窗栏,他把半个身子探出窗外,这样的动作很危险,可李景遂跟在后面,并没有一言相劝。

他知道,这是他皇兄做决定时的惯例,而这个决定往往是很重大的。

李景遂不明白的是,当初算计闵,吴越两国时,皇兄都未曾如此重视过?为何偏偏对出兵攻占大理这件事犹豫不决?

李璟的心情很复杂,他探出半个身子在外,感受着冬日外边的凛风一遍遍地刮着自己的脸庞,一种刺痛感时刻让他清醒。

他眯着眼睛,俯瞰整个宫城,远处那一道道墙,看起来四平八稳,威严大气,李璟知道,李氏为了这个国家贡献了所有,所以,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要慎之又慎。

今日看起来天气不错,晨曦的朝阳从东方升起,金色的琉璃瓦反着流光,让整座宫城变得富丽堂皇。

再次拍了拍手底下的窗栏,李璟长出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换一件事让太子去做吧!”

李景遂一时错愕,上前半步,追问道:“为何?眼下大理并无一战之力,只要我们出兵,后顾之忧可全解!”

自新宋十九年,大江北岸的那个国度将北方一统,它的身边就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威胁到它对北方的统治。但大江南岸可不一样,诸国林立,虽表面和睦,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互相不对此图谋。

吴越,闵,大理,都在南唐周边,其中,闵,吴越靠近海岸线,边地狭窄,向南唐称臣,但南唐为了以后和新宋对峙,不得不拔了这两个国度。大理,号称学子,教义乐园,那个国度有着不小的国土面积,但是,大理全国兴教,兴学,似是在这乱世之中格格不入。

它对外边政局的发展也毫不关心,就连上一任大理皇帝,不到四十多岁便上山入了禅宗,整日探寻真义。

大理皇室与王道霸权偏离,这导致真个大理对兵事并不感兴趣,似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李景遂现在是南唐的一把手,他有必要什么事情都站在南唐的角度上考虑。

灭了大理。

一来可以抢占先机,未来南唐和新宋的战场很可能在大江南岸,后蜀与南唐的交接之地,提前占据大理,可以对未来的战场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胜算也会大些。

二来,大理没有存在的必要,它虽向世人显示一种避世的态度,但谁也不敢保证大理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导向新宋,所以,这个险不能冒。

……

“朕说了,换一件事让太子去做!”李璟站在窗边,依旧没有回头,他留给李景遂的只是一个稍显孤寂羸弱的背影。

感受到李璟语气的怒气和决绝,饶是李景遂再想反驳几句,也不得不住了口。

场上一时陷入了沉默当中。

风从窗口灌进来,李璟吹了一会儿风,回身坐在可茶具旁边,指着对面的一个位置,说:“坐!”

李景遂撩起前摆跪坐下来,他知道接下来等待自己的或是一段很煎熬的谈话。

坐下后,李璟没有马上开口说第二句话,而是伸出手摆弄着面前矮几上的各种茶具,这一套茶具有些年头了,茶壶有的地方掉了漆,就连茶杯的边缘也不知何故缺了一块儿。

李璟的动作很轻很慢,就像是在对待自己极喜爱的事物,他拿出一旁的柔软娟布,顺着茶壶边缘的地方,一点点地擦着。

壶嘴,壶盖,壶身,壶底……

李景遂不知道李璟为何要做这些,他只知道这一套茶具从摆放至今就无人使用过,只是隔两三日,就有手巧的宫人前来擦拭一遍。

这是以前的老物件,就是不知道李璟从何处得来的?

“这套茶具是朕少年读书时,夫子送给朕的,也有许多年岁了,朕爱惜,许久不曾使用,以至于都快忘了手上还有这么一套物件。”李璟嘴唇微动,从喉咙发出声响。

“夫子出身大理,大理一国自唐乱便开始隐居避世,段氏一族世代为僧,段氏大理,那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传闻去那里可以洗涤心灵……近几十年来,大理国儒学正统正兴,无数学子趋之若鹜,若不是南唐近十年出了几个大儒,朕想着,大理的学子也不会踏出国门半步,大理学子是这个世上最执着的一群人……”

“武人以武止戈,文人以笔代伐,景遂是认为拳头厉害些,还是文字厉害些?”

“二者不可相提并论!”李景遂答道,在这乱世之中,拳头才是最好说话的东西,那些文字等日后再去学吧!

李璟听罢,嘴角翘了翘,也笑了笑,转而长叹了一声,不声不响地说道:“以武止戈,对闵,吴越实施,颇为见效,但朕不并认为对大理动拳头,会有多么大的成效……北边那个北蛮子朝廷要跃马践踏大理神圣国度,那就让他们去,南唐对大理依旧要保持和平的局面,这就是朕的意思!”

“皇兄骨子里的仁慈当真去不掉?”李景遂疑问一声,转而诡异地笑了起来,“南唐立国,我李氏掌权以来,一直遵循文道治国,这几十年倒也昌盛,可如今这时代又变得动荡起来,皇兄的仁慈恕臣弟不能理解。”

李景遂的骨子里一直埋有大胆,叛逆的因素,他不因皇帝是九五之尊而事事听从于他,他有时觉得皇帝是懦弱的,错误的,就像是现在。

“但皇兄是皇帝,皇帝的话,身为臣子,不能不听,臣会为太子再择一件事!”李璟附身,双手放在额前,重重地拜了下去。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