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降帝> 第九十三章 老狐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三章 老狐狸(2 / 2)

…………

陈秉烛和李景遂的对峙还在持续,照李从固来看,还是陈秉烛稳稳压了一头,李从固有些释然,因为自己在建州没讨到好,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是这陈秉烛实难对付。

连燕王都拿他没有办法,更何况自己了。

想到这,李从固颇有些安慰自己的意思。

父皇为什么一句话都不说?

这让李从固颇感兴趣,明明父皇一句话就可以解决此事的走向,他为什么不开口?而是像个看热闹的,一口一口地饮着茶。

起初,李璟还说了几句让陈秉烛留在金陵,暂且不回建州的话,李从固想的是,这应该是今日谈话父皇和叔父李景遂早就商量好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陈秉烛这么快就回到建州。

可后面关于楚王李从善任职的问题,父皇却是一句话都没说,也没表达对此事的任何看法,甚至李景遂和陈秉烛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父皇还是没说话。

他似是一个旁观者,局外人,冷眼瞧着场上局势的发展。

难道李从善到何处任职,父皇一点都不关心吗?

也只有对此事毫不关心,父皇才会流露出这样的姿态来。闲时喝喝茶水,吵到热闹处,还要撑额看看好戏。

“不给机会,怎么磨炼?”陈秉烛为自己的外孙正在谋取最大的利益。

反正,李从善和李丛岱共同节制禁军,他陈秉烛不会答应,要节制,三万禁军应该全部掌握在手里。

李景遂现在有些怒火中烧,确切地来说,他前所未有地感觉到了挫败感。

自监国以来,和韩熙载那样的老狐狸周旋,李景遂都感觉有些胜算,可唯独对这陈秉烛,一个常年军列中的人物,李景遂没有丝毫胜算。

和韩熙载说话,李景遂觉得,韩熙载懂时势,还有些退让,毕竟他深知自己是燕王,是监国,若关系闹得很僵,他会很难办。

可陈秉烛完全不顾这些,自己好像在他面前,就和十几年前那个纨绔子弟一模一样,说话没有分量,在他的心里,或许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命令他什么。

“机会都是自己争取来的,就目前而言,说句公道话,本王尚未看见李从善为自己争取什么,反倒是国公上赶子要夺禁军的节制权?”

“放肆!”

陈秉烛一时间变得怒不可遏,挥手打翻桌上的茶盏,那上好玉瓷茶杯在地上翻了几个圈,硬是没被打碎,倒是青绿色的茶汤溅的到处都是。

李璟的眼皮稍微颤了颤,手中的动作也停滞了片刻,可之后,他还是没有要说话阻止的意思,依旧静观场上的发展。

倒是李从固坐不住了,起身好心劝道:“怎的闹成这般田地,划不来,实在划不来……国公莫急……”

“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嘛!”陈秉烛斜瞪了李从固一眼,他现在谁的面子都不卖,可能在他心里,只有李璟能让他心平气和地说上两句话,燕王出来说话,陈秉烛也是给他李璟面子。

更何况是李从固,一个刚封的王爷?

李从固哑言,灰溜溜地重新坐下。

这时,陈秉烛有意无意地将眼神落在榻上的李璟身上,而李璟好似刻意不去看陈秉烛,没事的时候就扶扶额头,抚抚颌下短须。

李景遂并没有被暴怒的陈秉烛吓住,他知道,陈秉烛做的这一切不是给自己看的,而自己也无须理会。

“若是国公对此有异议,西山四营的节制权倒是可以全部给楚王。”李景遂又抛出一个条件,反正无论如何,金陵城中三万禁军的节制权不可能给李从善。

金陵京畿之地的防卫力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守卫宫城的三万禁军。二是皇帝亲卫,俗称羽林军,人数不过三千。第三,是金陵各城门屯军,加起来有一万,第四就是城外西山四营了,西山西营为野战军,战力较为剽悍,也是防卫金陵最大的一道屏障。

若是西山四营五万兵力在手,也就相当于控制住了整个金陵城,一旦城中有变,西山四营围城,保准一个人也放不出去,这也就是当初齐王敢于造反的原因,因为他掌握了禁军,恰逢西山四营又不在金陵,他手上的禁军就是最强的那一股力量。

可陈秉烛回头一想,摇了摇头:说:“西山四营战力剽悍,实乃防卫金陵强力,楚王年幼,怎能担此大任?”

虽是口头上说楚王年幼,担当不起,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陈秉烛是条老狐狸,因为他知道,西山战力再剽悍,那距离金陵帝都也有段距离,不如禁军在手好使。

一旦事发,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