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降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对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六章 对峙(2 / 2)

气氛同样开始变得不一样。

小辈二人觉得,自从说了燕王处理后宫之事后,皇帝的脸色就开始不对劲了。

虽说也是笑着的,和蔼着的,可心里的感觉总不会错。

“算了算了,不说朕的家事了,你娘可进宫了?”

李璟换了一副神情,问李从岱。

李从岱拱手郑重道:“未曾,接连几日大雪,我娘她一时不注意,害了风寒,如今在府中修养!”

“宫里有位太医对风寒之症颇有见地,要不朕让这位太医去瞧瞧?”

李从岱眨眼,起身谢恩,“陛下的好意,臣替娘亲领了,只是不用麻烦了,我娘她服药之后已经好多了,只是现在还有些虚弱,过几日就完全痊愈了。”

“那是得好好修养几日才行,改日我去瞅瞅。”李从固在一旁也关心道。

到此,李璟也不说派太医去燕王府瞧病了,只是稍微眯了眯眼睛,想起另外一桩事来,说道:“你二人对近月来,周党一事有何看法?”

二人一愣,有些愕然,这……

自己这小辈二人怕是没资格说什么吧!

李璟看出二人心中疑虑,摆了摆手,叫二人随意些:“只当咱们几个说几句悄悄话,有什么说什么,朕不会怪罪,若说的好,朕还有赏。”

这么看来,李璟似乎还是个开朗的明君。

“那儿臣就先说了。”李从固也不见外。

陛下都这么说了,他一个做儿子的,再驳父亲的面子,那就是个十足的蠢蛋了。

“诸公的请求,儿臣觉得甚是合理!”李从固并没有叫周党,而是称之为诸公,他接着说道:“诸公以内阁大学士周岑,陈逸之为首,罢朝不还,归根结底是因为太子殿下以罪臣名义返京,而且冒领天功,以靖安王自居。”

“儿臣以为,诸公皆是我南唐肱骨之臣,对南唐并无一丝一毫的反意,他们只是心中不平,失望罢了。试想,都是师从名师,受教儒家,哪一个会对一个罪臣俯首?”

“儿臣以为此事的解决办法是,趁着此次国母寿宴,大赦天下,原谅诸公罢朝之举,另外,赦免周党族人的罪责,不仅如此,还要多加抚恤。”

李从固几番话,让人们看见了他的一番用心,他是一个明事理,尊师,敬爱肱骨的皇子。

暖阁里火苗跳的正旺,后来的小辈二人忍不住伸手扒拉了一下衣领,透点气。

“陛下,臣觉得,若是一味多加宽抚,那些周党会变本加厉,我南唐最终会落得无人可用的境地。”

和李从固不同的是,李从岱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他站起来,拱了拱手继续说道:“臣年少在边地做卒,深知生活不易,地方官似饿狼,茹毛饮血,更不用说这些有通天之能的金陵大官了。”

“臣的话可能得罪一些人,但陛下既然给了臣一个机会,那臣便要说下去。”

话间,面目丑陋的李从岱还故意看了榻上的李璟一眼。

李璟知道李从岱要的是什么,他摆摆手,笑呵呵道:“说,但说无妨,有朕给你兜底。”

难得听到一个人说真话,李璟巴不得。

“御史台罢免之后,金陵朝臣愈发放肆,近月来周党人连番犯案,不是无辜,若都谨遵礼法,如何能被旁人揪住把柄?臣觉得,可以趁此良机,驯服周党,叫他们以后不敢造次。”

对于这个年少离家,在边远之地亲眼看见南唐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燕王世子来说,他认为,造成这些原因的是,金陵权贵无尽索取。

对民,吸血刻薄,对君,忤逆叛上。

这样的一群人怎么能再多加恩抚?

下一刻,李从固起身,做和李从岱一样的动作,双手抱拳敬上:“父皇,万不可对诸公再多加苛责,燕王世子说的固然在理,可犯事的官员也仅是少数,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胡乱定罪!”

“殿下,你这是妇人之仁,被人蒙骗了?”李从岱急道。

同为边远之地的行伍之人,肃王殿下怎么看不清状况呢?

李从固偏身,紧盯李从岱,反驳道:“周岑,陈逸之哪一个不是在外声誉极好,你不能仅仅因为几个贪官,酷吏,就以偏概全,冤枉朝廷众臣!”

“殿下!”李从岱脸上刀疤愈显,直接开门见山说道:“这世间哪还有什么清清白白,一丝不苟的好官?周岑,陈逸之固然在外声誉极好,可是在他们的庇护下,周党其他人和庸吏有何区别?该贪还是贪!”

“照你这么说,我觉得全天下找不出几个你口中的好官了,要不然把他们全部清洗一遍,让我朝焕然一新?可是这样做,它现实吗?”

“当然不现实!”李从岱也明白这个道理,又说:“此次周党涉事人员颇多,又有几个重要人物,我的意思是,趁着此次机会,狠一些,杀鸡儆猴!让其他人以后不敢造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