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郡的大佬们则不然,纵然知道绢帛丝绸价高,却没料到会高到此等地步。
想到匈奴人拦截商路,用“低价”市到绢帛丝绸,转手就赚了几百倍利润,包括魏尚在内,大佬们眼睛都红了。
之前要干死匈奴,为的是国仇家恨,如今更要加上一条,为了黄金,灭掉他们,打通商道!
魏尚亲笔写成书信,附上交易详情和地图,遣飞骑送往定襄、雁门、上郡、五原等地。
各郡大佬接到书信,彼此交换过意见,一致撸胳膊挽袖子,表示这事不能忍!为了大汉,为了公平和正义,抄起刀子一起上,干死匈奴,灭掉这帮二道贩子!
边郡大佬达成共识,一同给景帝上疏。
病中的天子看过奏疏,顿时脸膛赤红,吓得宦者飞奔去找侍医,连长乐宫都被惊动。
生怕景帝出了什么问题,窦太后亲自到未央宫探望。
太子刘彻、太子妃陈娇和从封地返回,准备六月成婚的渔阳公主也先后赶来,进到宣室内,本以为会见到虚弱的天子,哪里想到,景帝竟是精神勃发,脸色红润,正兴致勃勃地同太后说着什么。
窦太后同样面带笑容,分明是听到好消息,难抑心中喜悦。
“父皇,大母?”
刘彻、陈娇和渔阳都是满头雾水,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景帝转过头,将一册竹简递给刘彻。
“都看看吧。”
三人凑到一起,看过竹简上的内容,都是眼睛瞪圆,不敢置信。
“果真如此?”
“云中守、雁门守、上郡守同时上奏,不会有假。”景帝心情好,病况都似轻了许多。
刘彻捧着竹简,难抑心中激动。
陈娇和渔阳对视一眼,同样感到兴奋。
陈娇得窦太后教导,在政治上逐渐成熟,渔阳跳出长安藩篱,眼光放开,都知晓这对汉室代表着什么。
一匹绢换数倍重量的黄金,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
然边郡太守秉节持重,绝不会在奏疏中打诳语。何况又是几人同时上奏,足以证明事情的真实性。
景帝高兴,看向太子刘彻,期待之意甚重。
刘彻没有让他失望,放下竹简,郑重道:“儿必扫北荡胡,扬我国威,富我汉民!”
“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