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4章 朝议(1 / 4)

“……《策》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今大明立国,已逾两百七十年,太祖遗脉旁支,何止传乎三代五代?”

“……太祖立国,初封宗室,亲王二十五,郡王一,镇国将军二十三,计四十九,传承至今,亲郡王、将军,已逾数十万人矣……”

“……山西按察使,年入一百又五十二万石,而晋王一系,年开俸禄三百又一十二万石。河南岁入八十又四万石,而周王一系,岁耗禄银一百又九十二万石之巨。蜀中成都,州县土地,十之七八,归于蜀王一系名下……”

“……国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竟至于斯矣!”

“……国用日益不足,然宗亲之费,与日俱增,长此以往,国不亡于外,不亡于贼,而亡于宗亲之重矣!”

乾清宫中,乾清宫副总管太监,司礼监随笔王承恩,用有些尖锐的嗓音,将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请改宗亲法度疏》,当着参加御前朝议的文武大臣,抑扬顿挫的给念了出来。

《请改宗亲法度疏》,是刚刚原官起复的户部郎中杨嗣昌上的,也难怪在奏疏中能够如数家珍一般,详细列举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地方供给藩王府系的禄银数目了!

跟魏忠贤不同,魏忠贤是阉党,是天子家奴,他限制和削减藩封,是以奴犯主,犯了天下之大不韪。

而杨嗣昌却是文官,而且还是户部郎中,由他上奏请削减和限制藩封,自然就不会像魏忠贤那样,受到多方阻碍,甚至被认为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当时,朱由检在乾清宫中看到这份奏章条陈的时候,一口气从头到尾读了下来,就差拍案叫绝了!

整个条陈,不仅详细的列举了地方藩王府系,侵凌百姓,与民争利,侵夺民居田产等坏事恶事之外,甚至还列举了地方收入,根本难以支应藩王府系禄银岁俸,等残酷的现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