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75章 四海之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四海之志(1 / 2)

时光易逝,岁月辗转,转眼到了天圣八年的春天。

正月刚过,寇珠儿非常顺利的诞下了婴儿,居然还是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兄弟,可把施平乐坏了!上辈子听他祖父说,施家有出双胞胎的历史,没想到自己穿越过来,居然会把家族里生双胞胎的基因带到了这具身体里。这也太神奇了!

此时节的施平初为人父就喜事连连,十几个工坊全面竣工,生产已经走入了正轨,武卫军少年军的训练初见成效,一只小小的火器部队正逐步成型。还有一件高兴的事,船厂的第一批远洋帆船已经有三艘下水,正在栖装,加上去年他出海时的那艘试验船,施平很快就会有支超越这个时代的远洋船队,这四艘正式定型的远洋快船,让施平自觉现在犹如羽翼丰满的鲲鹏,豪情壮歌中,他怀揣下一个大谋划,欲在岭南一展遨游苍烟四海之志。

施平名下的黄浦造船厂坐落在广州东缘长洲岛上,这座岛属于施家庄园的私人领地,已经被他买了下来。长洲岛是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此时的长洲岛和施平记忆中的不一样,还没有形成后世的规模,岛长约七里,宽约四里,面积五平方公里多点,略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因形状狭长,故名长洲岛;又因地处黄埔,又被本地人称作黄埔岛。

以前岛上住着一些从闽地迁徙过来的疍民。疍民也称为连家船民,他们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遂潮往来,江干海澨,随处栖泊。施平来广州之前,官府把疍民视之如奴隶,甚至都没给他们入籍立户,他们自成一体,经济来源主要为近海和内河渔业、水上客货运等,大部分人生活非常贫困,而且生活很容易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施平担任都巡检后,针对广州各民族混居的复杂状况,说服潘知州在广州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对本地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天圣七年秋,广州府衙正式颁布命令,把广州的少数民族包括疍民全部编户齐民,拿出了优惠的政策吸纳周边的少数民族和疍民在广州定居,官府给与他们汉人同样的待遇。

从此,在整个大宋境内,只有广州疍民才享有购地置业的权利。不过开始效果并不好,要知道除了少数疍头手上还有富余,疍民普遍穷困,根本无钱购置家业。四海商行趁机给疍民提供无息贷款,帮助疍民购地修建房屋,同时在四海船厂定购新型的渔船,以优厚的待遇大肆招募疍民,成立四海渔业公司。广州的新政策和四海商行的义举很快就传到了福建,闽越地区的疍民闻讯来投,现在广州差不多有近万疍民,大大缓解了人口太少的状况。疍民中的青壮被四海渔业公司吸收当了水手,水手的家属则被施平安置在长洲岛上,成了施家庄园的庄户。

这天一大早,施平就带着陈忠和几名护卫出了迎薰门,在市舶亭码头坐上渡船,前往长洲岛视察岛上的建设进度。快到珠江口时,施平远远的就看见一座大岛立在江心,珠江从中劈成两半,形成左右两条江,把这座岛紧紧裹在中间。站在船头眺望长洲这座江心岛,只见岛上绿色覆盖率甚高,尤似海上盆景,岛上河道纵横,除本岛外还有娥媚沙、洪圣沙、白兔沙及大吉沙等沙洲,这些沙洲低矮平坦,水涌纵横。

不久,渡船就已经靠上了码头,众人簇拥着施平从船桥上走了下来。他一袭雪白襕衫,身形挺拔,步履如风,在人群之中格外拔萃醒目。此刻,码头上挤满了人,这些人都是仙云山庄的老人。船厂的大管事赵康安见到东家,立刻带着船厂的大小匠头和他的三个儿子抢上前,赵康安满脸堆笑,率先稽首下拜,口中说道:“老朽赵康安见过大官人。”

“呵呵”,施平伸手搀住他,笑骂道,“老赵啊老赵,让我说你什么好呢?你这是折我的寿啊!你也是仙云山庄的老人了,又不是不知道本公子不喜欢繁文缛节,还老大伙儿都着急过来,搞出这么大的阵仗。这不是打我的脸吗?咱们还像以前一样,无拘无束的多好!”

“大官人,那可不行!”赵康安一本正经的说道,”您现在是朝廷命官。俗话说礼不可废……”

“行了,行了。”施平挥手打断了赵康安,问道,“弟兄们在这岭南住的惯不惯?生活上有没有困难?”

赵康安的大儿子赵青是个直脾气,抢先抱怨道,”大官人,既然您不见外,俺就直说了,船厂的待遇不错,吃和住倒也习惯。就是这地方一年到头都是夏天,天气实在太热了,只要日上三竿,船厂的船坞和木工车间里人都热得呆不住。最头痛的就是这岛上蚊子忒多了,这不,刚刚开春,晚上就咬得人睡不着觉。”

听到儿子在抱怨,赵康安一巴掌抽在他头上,冲赵青喝道:“闭嘴!就你能,满嘴的跑舌头没个把门的,以前是过的啥日子?俺还不信呢,吃了几年的饱饭,就变得身娇肉贵,受不得一点苦啦。这事哪能轮得到你说话?今儿个老子抽不死你!”说着举手又要打。

“老赵,这是干嘛?”施平赶紧拦住气咻咻的赵康安,埋怨道,“哟呵,几个月不见,脾气还见长啊!能不能好好说话呀。施某说好了有困难就提,你莫非以为某家只是随便说说,寻大家的开心?”

“哪能呢?哪能呢?”赵康安讪笑着收回手,满脸都是尴尬。

施平笑了笑,转身说道,“赵大郎,你刚才说的本公子记下了,过几天我就让萧管家解决这些问题。我记得机器厂那边出了一批风扇,那就优先给你们安上,老赵,以后船坞和木工车间里还要多多准备绿豆汤和凉茶,岭南太热,别让大伙儿中了暑。还有,我让纺织厂那边抓紧做些蚊帐过来,嗯,除虫菊可以制作驱蚊的蚊香,这个并不难,回去试验一下,应该很快就有产品出来。到时候你们就不会被蚊子咬了。”

“多谢公子!”众人纷纷稽首表示感谢。

施平召呼众人起身,这时见到人群中有几个身穿麻布染成的蓝黑衣裤,裤子非常宽大的赤足汉子,心知这些人就是新招募的疍民。便微笑着冲着几人招招手,那几个人见状,便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施平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问为首那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呵呵,这位老哥有些面生,怎么称呼啊?”

那汉子非常的拘谨。他连忙学着汉人的模样趴下去行礼,用很浓重闽南口音的汉话回道:“大官人,小的姓唐,咱们不识字,也没啥大名。族人都叫我蛟鲨。我们都是白水郎,来自闽越南屿。”

疍民这个词是南宋后才有的,是蒙古人对这些连家船民的称呼,多了几分歧视。白水郎才是唐宋时官府和民间对疍民的正式称呼,虽然大宋官府,尤其是士大夫也歧视这些船民,但平民老百姓和船民并没有隔阂,相处的还不错。

“起来,起来!”施平抢上前扶起他,笑道,“哦,闽越的白水郎,那可是远古战神蚩尤的后裔啊!唐兄弟不必拘束,在本官眼里汉人也罢,疍民也好,都是华夏一脉,何必又分彼此。以后这就是你们的家,咱们同心协力,一起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对了,在这里吃住还习惯吗?嗯,刚才那些蚊帐和蚊香,你们也都有份。今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找本官,千万别客气啊,你们跟老赵他们一样,都是本官的老乡,如果找不到我,就找萧管家。既然编户齐民了,白水郎今后就是堂堂正正的宋人了,放心吧,别的地方本官管不了,但在这广州城里,谁要是敢质疑你们的身份,本官就对谁不客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