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76章 圣旨来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章 圣旨来了(1 / 2)

施平从长洲岛回来时,已经到了下午的申时。

一行人刚到南薰门,就遇到了潘行周派来找他的衙役,衙役班头报告说京城里来了传旨的官员,潘知州让他赶到府衙听旨。施平答应一声,也没想太多,先让随从回府上报信,自己则跟着这帮衙役,径直去了坐落在西城的广州府衙。

新府衙建在西湖湖畔的府前大街的东大街上,原先是南汉国的王宫因为战乱早成了残垣断壁,已经被废弃几十年了。施平的团队接下了旧城改造工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为广州府衙寻找新址。现在的广州府衙设在南汉的经略使署里,这座砖瓦混合的建筑经过百余年的风雨,早已经不堪使用,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通过工程队的详细考察报告,最后潘知州决定采用在南汉王宫的基础上恢复原貌,重现当年辉煌的方案,这样可以节省大笔的费用。重修过程中,施工队大量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重新修葺装饰一新的南汉王宫体制比当年愈发显得恢弘。

马车刚进航海门就是宽阔的府前大街,这条大道分为左右两条车道,包括中间的隔离带和两边的人行道在内足足有一百多米宽,全部都是崭新的柏油马路。说起这个柏油马路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那个定居在广州的大食人老伊卜拉欣。这家伙的运气不好,上次抽奖的时候,他没有抽到一块玻璃镜。而他的死对头居鲁士运气爆了棚,不仅中了奖,还拿到了其中两块玻璃镜。

这种结果让志在必得的老伊卜拉欣非常沮丧,甚至打起了打劫居鲁士的主意。就在这时,四海商行萧掌柜找到他,问他知不知道石油。看到样品时,老伊卜拉欣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因为他所在的部落附近就有一个很大的黑水湖,那里面全部都是这种黑乎乎的东西,不仅味道很难闻,点起火来油烟很大。

他告诉萧掌柜沙漠里没人喜欢这玩意。萧掌柜闻言大喜,直接告诉老伊卜拉欣,如果你每年能够运来这种黑油,每装满五百料的船,可以在四海商行换一船瓷器或棉布,另外每船还赠送三面两尺见方的玻璃镜。有这样的好事,老伊卜拉欣哪里还按奈得住,当即双方就达成了合作协议。萧掌柜很大方,给了他一面镜子和一船棉布做定金,老伊卜拉欣这一次亲自出马回了一趟阿拉伯半岛,半年后就带回了十一条船的石油。于是,长洲岛上多了一个小小的石化厂。

后来,居鲁士也得知消息,死皮赖脸加入了进来。居鲁士这个波斯王子流落到东南亚时,就在渤泥地区见过石油,那里采油的运输成本更低。于是他发挥海盗本色,带着部下直接跑到渤泥国抢了一块地盘,在当地抓来土著替他采油。

居鲁士渐渐地取代伊卜拉欣,成了四海商行最大的石油供应商,这让伊卜拉欣嫉妒不已。此后,两家为此在海上多次交锋,都是为了丰厚的利润。有了两个大食人的加入,渤泥和阿拉伯的石油通过海运源源不断的运到广州。在这个时空的十一世纪初,中东和大宋就开始了石油的贸易。比原时空提早了六十几年。(据考证,宋徽宗时代广州和阿拉伯地区就有了石油贸易,那时候被称作猛火油,主要用于战争)。

一船船装在木桶里的石油运到长洲岛码头,然后送到”石化”厂的分馏罐中,经过简单的分馏过程加工成柴油、煤油、汽油、润滑油以及沥青等产品。这个所谓的石化厂比后世非洲肯尼亚私人小作坊的水平稍微好一点。虽然只是简陋分馏工艺,但一样可以生产出各种油品。柴油就可以用在单缸柴油机上,单缸柴油机比现在的蒸汽机还要简单,随着金属的加工工艺越来越成熟,施平的工匠已经能够把穿越过来单缸柴油机完全仿制出来。当然,功率比原型机十二马力稍微小点,只有九到十马力。

主要原因是工匠的镗缸手艺还达不到后世车工的水平,再加上蒸汽动力的机床也不给力,导致缸体和缸套之间的误差稍大,根本达不到原型机的加工水平,还需要时间去提高金属加工的能力。不过,九到十马力的单缸柴油机完全够用了,很多机床可以摆脱笨重的蒸汽机,直接用柴油机提供动力更加的方便。再说九到十马力推动一条七八米的小船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大一点的船就装上两台。还有,远洋帆船上也可以用单缸柴油机的动力辅助升锚或者升降帆,海上航行时可以省下不少的人力。

润滑油不说了,工业上使用的地方很多。至于煤油,那可是现在的拳头产品,也是最赚钱的生意。随着玻璃厂的煤油灯的推广,大宋现在对煤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光靠炼焦产生的煤油根本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提炼出来的汽油有些麻烦,这玩意儿既容易挥发又容易爆炸,现在没有地方用得上,恐怕只能用来shā • rén放火了。施平设法储存了起来,看看将来是不是用得上。至于后世石油的深加工,如电木、赛璐珞、聚氯乙烯这样的好东西,施平根本不懂生产工艺,这辈子他想都不敢去想喽!所以,剩下的物质全被他当作沥青使用了,虽说有些浪费,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府前大街是这个世界的第一条柏油马路,施平照后世的习惯把这条大街设计为左右两条马路,中间修了花坛,作为隔离带。马车刚进入府前大街,老远可以看到东大街上新修的州衙。那一片片飞檐翘拔的曲面大屋顶,盖着华贵的琉璃瓦,日头底下反射出耀眼光芒。

马车走到州衙门口,只见正门两根粗大的平柱之间,宽大的门梁上悬了一块六尺长的伽楠香大匾,书有斗大的“广州府衙”,四个石青底子的”施体”金字。门前踏道两侧,各蹲了一只神采飞扬的汉白玉大石狮。府前广场甚为宽阔,踏道两侧藻井廊沿之下,挨着角柱石,是两排錾工考究的米青石系马桩,还有地上划好线的一排排车位。正对着大门约十丈开外,竖起了一根高耸入云的沉香旗杆,旗杆顶上飘扬的绿色素旗上,一个硕大暗红色的“宋”字赫然醒目。

因为施平的原因,自从新的州衙落成后,无论刮风下雨,这旗杆下以及大门口都有全副武装的大宋禁军守卫。有了几分后世省政府的模样。这里也成了广州的地标性建筑。这时代并没有国旗这种概念,只有楚汉相争时出现过火凤旗,具有一定国旗的性质。每每两国交战时,军中表示一个国家的旗帜是叫大蠹,上面直接书写国号。

广州是大宋对外的窗口,施平认为必须要有国旗。他这个穿越者干脆就自己设计国旗,可他在这方面实在又没啥天分,也不想标新立异现在就整出五星红旗来。想了半天,最后还是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做法,在素旗上写个宋字就算是糊弄过去了。中国古代讲究五行轮转,因为宋朝立国时自诩为木德,所以施平设计的国旗整体上的颜色偏绿,算是牵强附会了一把木德。

往日里,州衙广场看不到多少老百姓,除了一些大宋士子喜欢在广场上溜达,平常出入府衙的大部分是穿着体面的官员士绅,也有一些高鼻深目的外藩使节。这也难怪,这里毕竟是整个广南东路最高的行政机关,高墙大院重门深禁的,那气势就能把人震慑,再加上全副武装的禁军守卫,谁吃饱了撑着,还敢于此地逗留一窥堂奥呢?

不过,今天有些不同寻常。进城后施平就注意到今天的广州城中百官云集,府衙门前广场上竞像是开庙会似的,来往的马车川流不息。一众广州官员都紧赶慢赶前来。此时,施平隐隐有些不安,暗忖这广州城中怕是有大事要发生。

果然,当施平刚跨入充当办公大楼的勤政殿时,就见到廊下十几个内侍打扮的人等候在那里,领头的人施平认识,正是赵祯身边的贴身太监陈琳,两个人虽然谈不上熟悉,但以前在京城里打过一次交道。说句实话,那次两人的会面并不是很愉快。当时施平单独面对这个死太监时,陈琳身上那阴沉沉的气息让他很不舒服。这家伙武功深不可测,就像隐藏在草丛里的一条毒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窜出来咬你一口。

这时,从大殿里面又匆匆走出一人,有些面善。施平仔细一看,居然是荆王赵元俨的三子赵允宗,他突然出现在广州府衙里,实在让施平感觉有些意外!不待他开口询问,赵允宗抢先抱拳笑道:“恭喜伯原兄,今天能够重回宗祠,恢复皇赵皇族身份,可喜可贺啊!按照辈分,小弟还要叫您一声七哥呢!”

此言一出,施平顿时明白出了啥事,怪不得今天州衙里会出现这么大的阵仗,原来今天这道圣旨是冲着他来的。他想不明白刘娥以前千方百计隐瞒他的身份,现在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公开他的身份。这实在太诡异了。施平觉得这事情蹊跷,只怕是个陷阱。

想明白这点,便冷冷说道:“赵允宗,你在开玩笑吗?在下姓施,不姓赵。乡野小民可不敢高攀皇室,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